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春風化雨—訪恩師 卓正宗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蔡季君主任)

(刊登於 98/7/20 高雄醫師會誌 vol 17, No. 3, P 275-276. )

記憶中恍如昨日,民國83年,當時適逢衛生署國家衛生研究院有感於感染症的人才培訓之迫切需要性 ,由國外延攬專家,在中研院院士何曼德的籌劃下,在台北舉辦「感染症臨床及研究訓練計劃」進修,在當時高醫院方的推薦下,我參加為期二年的訓練計劃,訓練地點是台大及中研院。卓正宗教授便是這時期政府從國外千挑萬選的感染科專家之一,自美國回臺特地訓練我們。
教授是位兼具豐富醫學暨社會人文素養的老師,艱難的感染症知識,竟然在他語帶珠磯般下變得動人且深刻,描述到與病童之生命互動與對話,更是可以感觸到他最深沉的溫柔與慈悲。我最感動的一句話…教授說:「今天不論座下聽眾或學生有多麼少,那怕只剩下一位,我也要用心賣力教導,如果能對他一輩子有所影響或對他能有所受用,就是我內心最大的收獲」。這句話縈迴在腦海中一輩子。如果我能從青澀、無知、惶恐的菜鳥醫師,逐步蛻變成熟,那麼便是老師沉靜、睿智與慈悲的身教、言教,烙印在我心中,無時不刻,給我無限的勇氣、帶領我渡過人生中無止無境的波濤駭浪。教授於今年榮獲高醫大傑出校友獎,可謂實至名歸。以下為訪問教授之得獎感言,非常值得晚輩深思。
「我以最榮幸與謙卑的心情來接受這份珍貴的獎勵。在此讓我和內人,陳秋霞(高醫藥學系第二屆),一起來分享這份榮耀。沒有她長年的支持和鼓勵,我沒有今天的機會。
“To teach is to touch a life forever”。現在的我可說是當年受高醫教授們影響的好成果。想起高醫一年級時,有幾位年青的教授,跟隨杜聰明院長到高醫任教,他們除了認真的教學以外,還專心於實驗室的研究工作,當時我很羨慕他們的勤奮簡樸的生活,也曾夢想著有一天能跟他們一樣。
畢業後到美國進修,完成臨床和基礎醫學的訓練,包括小兒科住院醫師(Residency),感染專科訓練(Fellowship)和Ph.D.(Microbiology)。1970年進入學術醫學(academic medicine)的工作 ─ 醫療、教學和研究。瞬眼間,我在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渡過將近40年的學習生涯(learning life),生活簡樸、與世無爭,終於實現了年青時代的夢想。
雖然離開高醫多年,始終沒有忘懷教授們的教誨及友情。至今我還難忘多年前謝獻臣、楊振忠等教授先後到堪薩斯來訪的情境。離開台灣雖已47年,但台灣沒有離開我。我是高醫良師啟示下的受益者。抱著不倦的好奇心,竭盡最大的努力,設法去探索生命與大自然的奧秘,嘗試人生的價值和瞭解教育的目的與學生的潛力。對於教學,我深深的體會到“老師所能給的不是智慧,而是他對學生的信心和愛心”(“The teacher.....gives not of his wisdom but rather of his faith and his lovingness“)【Kahlil Gibran】。
對我來說,進入高醫後的旅程是充實的,也是滿足的。這是一份榮幸,也是恩典! 在此附上Milosz的一首詩,以供大家欣賞,並聊表我內心的感觸。

禮物
多麼快樂的一天。
晨霧早已消散,我在整理庭院。
蜂雀輕點金銀花上。
這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我想佔有。
也沒有任何人值得我羨慕。
過去遭遇的痛苦,我己忘記。
也不為過去的失誤感到難堪。
我的心身沒有疼痛。
伸直腰身,我看到一片天藍色的大海和漂游海上的帆船。

Czeslaw Milosz (1911-2004), 198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