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當醫學遇到佛學 -- 林仁波切人文講座



當醫學遇到佛學 -- 林仁波切人文講座


         蔡季君 主任 高醫附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高雄市醫師第106期會誌 April 2020 第二十八卷第一期 P.170-174

現年35歲的第七世林仁波切是法王達賴啦嘛的轉世上師,隨然曾經是為法王上師,這世還是必需按步就班重新學習,以法王為師,因此這宿世互為師長的因緣,是非常難得的。應該是為了利益眾生,乘願再來的。仁波切出生在北印度的達蘭薩拉,之後至南印度蒙果的哲蚌寺學習,於2016年取得了格西(佛學博士)學位,畢業之後,開始於世界各地弘揚佛法。

高醫南印度志工團於2010-2015年間於蒙果服務時,拜見過仁波切,深深攝受他的慈悲與智慧,因此於2020112日上午,特地於他在臺灣弘法時,邀請他來高醫演講、與醫護人員開示與交流。記得在南印度,仁波切會關切我們服務的內容,如淨水計劃,他問了許多細節,我們也將調查的結果及計劃報告給他知道。201211月仁波切前往印度Goa機場,準備迎接尊者弘揚菩提道次第的途中發生嚴重車禍,司機不幸當場死亡,其他乘客則身受重傷。仁波切接受漫長的手術治療,數月無法行走,歷經數年後才完全康復。因此在2015年時,他大病初癒,我們拜會他時,他對我們準備的運動飲食衛教及長者按摩非常有興趣,以流利英文詢問我們許多問題,我們並當場展示我們準備的衛教與服務;同時也詢問我們許多關於胃幽門桿菌感染的問題,在藏區是許多人常得的疾病,也很難根治。學生志工最好奇的是他轉世再來、不斷的問他細節,他也不厭其煩的解說,非常慈悲。學生也從他身上,得到許多啟發。

因此,相信他在佛學與醫學間、在經歷生死ㄧ瞬間、應該會有很深刻的體會。這次他在高醫,於演講間提示醫護人員非常重要的ㄧ點,在為病人診治的意樂:只是為了工作?名利權勢?研究?還是真心的以同理心、希望病人能離苦得樂的利他心?這兩者的意樂,天差地遠,也決定了從醫所植下的不同資糧。這是讓我深深受用,除時時提醒自己不雜染的意樂外、也必須時時傳達教誨自己的學生,勿忘初衷。因為醫護人員,常常會在白色象牙塔中迷失。

20201月,這是他第一次至臺灣弘法。相當榮幸的能邀到他至高醫演講,相信當天近3百位醫護人員的聽眾,留下深刻難忘的教誨。高醫市醫師公會賴聰宏理事長全力促成此次活動,同時全程參與。秘書長王志祿醫師,更是提供諸多協助;尤其王醫師主持的問答,讓全場互動相當熱絡與幽默,仁波切也很難得相當開心,與秘書長在臺上十指緊扣,留下最經典的畫面。讓大家在2020111日緊蹦的選舉過後隔天,享受難得的心靈宴饗,幕後許多志工的幫忙奔波,讓這次活動,劃下圓滿的句點。

編註: 被認證轉世的林仁波切

林仁波切於19851118日誕生於印度達蘭薩拉。1987年由達賴喇嘛尊者認證為第六世克千永津林仁波切的轉世。(第六  世林仁波切於1983年示寂)。第六世林仁波切是尊者的主要經教師和精神導師,1959年仁波切陪同尊者一起從西藏出走。尊者稱仁波切為「我的根本上師」,仁波切也是第97任甘丹赤巴 (甘丹赤巴意為格魯派法座持有者),是20世紀最著名的圓滿證悟大師,他的弟子們遍及藏傳各教派的喇嘛、祖古以及格西。

第六世林仁波切為利益眾生,被認證經歷了21次的化身轉世,最遠可溯至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優陀耶尊者,之後曾是第六世、第十一世和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尊者的上師,第48任和第75任甘丹赤巴,並曾是印度與西藏的精神導師、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國王、瑜伽士、學者等。六世林仁波切圓寂後,仁波切拉章、哲蚌寺和其他眾多寺院共同請求尊者進行占卜,尋找仁波切的轉世靈童。他們慎重地舉行祈請供養三寶的法會儀軌,如經典記載般的隆重又莊嚴,祈求能快速找到六世林仁波切的轉世。

19878月尋訪團來到西藏兒童村的嬰兒室,找管理人員詢問丹增曲帕,當保姆指出男孩時,這孩子已牽住一位尋訪團成員的手,雖然才18 個月大孩子,丹增曲帕清楚的認出了這位成員,並且叫出他的名字。尋訪團成員拿了一些佛珠讓男孩選,他正確的選了屬於六世林仁波切的那一 串,並且用左手拿佛珠,這與他的前世有著類似的習慣。當這孩子拿起佛珠,邊背誦邊計數21顆珠子的同時,尋訪團一行人對其自發的舉動感到驚訝和不可思議,因為21顆珠子代表歷代林仁波切的轉世傳承,而第七世林仁波切是第22位被認可的化身。更神奇的是,同行有幾位與前世林仁波切所親近的人,小男孩竟都叫得出他們的名字。

第二天,曾在前世服侍林仁波切多年的洛桑朗瑞來到西藏兒童村會見丹增曲帕,這個男孩摸了他的額頭加持,然後把他的小手放在大家的頭上加持。這些舉動被視為是前世仁波切行為的真實跡象。尋訪團將此發現呈報給達賴喇嘛尊者,尊者要求將丹增曲帕帶到他的居所進行進一步測試。尊者說:「當我第一次見到這個男孩時,我毫不懷疑他的身分,儘管他表現得極為尊重,但是很明顯的,他認得我,他的行為與他的前世一樣;他也認得出我居所的路,當他進入我的書房時,他立刻對我的一位侍者表現得極為熟稔, 這侍者當時受傷斷腿還在復原中,小小的他恭敬地向洛桑噶瓦法師獻上哈達,然後又孩子氣的咯咯地大笑,撿起他的一根拐杖跑來跑去,彷彿它是一根旗桿 。」尊者認為他確實是第六世金剛總持林仁波切的轉世靈童,但還是進行了額外的占卜,證實了他的想法。


讓我替您來



讓我替您來

蔡季君 主任 高醫附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高雄市醫師第106期會誌 April 2020 第二十八卷第一期 P.160-161


  高齡90歲的母親,ㄧ向堅強樂觀,笑口常開,記得許多親友電話,雖然肢體殘障,卻是常靠驚人的記憶及熱心,每天會打電話關懷親友及家人。母親除了骨折幾次、及開刀出血,記憶力短暫較退化外;大都是眼睛清明、腦筋靈光,很是難得。即使因爲骨折術後殘障、行動不便,也永遠保持樂觀及對人真誠親切的態度。她握著助行器,是可以慢慢走,大小便也可以自理。她說每天看到我都很開心。

  我記得前年表姐夫得到膀胱癌後,媽媽身障,無法每天去看他,但幾乎每天打電話問候他、給他打氣。反正,記不起家人親友電話,找媽媽就對了。因此,她幾乎是家中的支柱,她也很高興被重視;即使叫送瓦斯、家中維修、洗髮預約等等,她都馬上打電話就解決,我只要負責付錢就好。

  2019年過年時,我莫名地感恩上天眷顧、讓我有個微笑、快樂、期盼我每天回家的母親,覺得很幸福與神奇。但接續幾個月,媽媽偶爾早上要拜佛祈禱時,會突然間忘了,很慌張問我怎麼辦。我們家外勞阿娣馬上接話說,阿嬤昨天睡不好,好好休息便會好了。也真的,隔天便又記起來了。因此,我也不放在心上。

  但我有天發現,媽媽會將我的電話每月重覆寫在每個月的桌曆上,我問她為什麼,她也笑笑不答。直到6月,有次小便禁不住、在褲子,但隔天又好了。不到一星期,她突然無力用手吃飯,才驚覺到事態嚴重了,檢查發現中風,且左邊MCA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 阻塞中風,算嚴重的,右側手、腳都無力,而且可能有幾天了。

  在急診,母親喝水會嗆到,大小便失禁;醫師問我們要不要插胃管及導尿管,我當時真的慌了,低聲與阿娣討論,沒想到,阿娣並沒有為了自己好照顧而說好,反而想了想說:「不要啦!阿嬤會不舒服」。當我從急診回去家中拿東西準備住院,緩步輕聲回急診時,看到阿娣在安撫媽媽慢慢喝水、而不是斥喝;突然間,非常感動與感謝。母親已經無法主動跟人家打招呼,她臉上沒有了笑容;但她還記得我。

  住院時,需翻身及包尿布,換大小便。阿娣始終認為阿嬤會恢復,我因為看過核磁共振知道大範圍中風,加上母親年邁,心中沒如此樂觀。ㄧ方面,也擔心,待了6年的外勞是否會因爲媽媽如此重症,而不願續簽約,心中正是各種憂慮與煩惱交雜。兩週後,也很神奇,母親右側肢體功能在恢復,醫師都認為母親意志力很堅強、有進步。而外勞竟然跟仲介說,我們就像她的家人,因此她願意繼續待下來照顧阿嬤。我認為這是上天最大的恩典,也是媽媽的福份。

   住院一個月後,在神經科及復健科團隊細心照顧下,媽媽右邊肢體功能逐漸恢復,沒有臥床,也順利出院。但早上在佛菩薩前,也忘記怎麼唸佛菩薩名號及如何替全家祈福,呆坐在那裡。我趕快過去帶著媽媽ㄧ句ㄧ句祈求,她會跟著我的話唸;我說沒關係,ㄧ切就讓我替您來。最近,她又恢復會對我說:「看到您、就很歡喜」,讓我很激動。

  照顧母親,正是在觀照未來我們老了以後,可能發生的景況。我很多的醫療經驗,都是來自照顧她。雖然很心疼母親遭遇的苦,但很感謝她,拖著年邁辛苦的身驅,願意留著陪伴我的、時時刻刻。累了、忘了;沒關係,ㄧ切就讓我替您來。


COVID-19 之診治與面對未來新興傳染病的應對之策


COVID-19 之診治與面對未來新興傳染病的應對之策

蔡季君 主任 高醫附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高雄市醫師第106期會誌  April 2020  第二十八卷第一期  P.56-57 



診斷與治療

目前以以RT-PCR偵測鼻咽或喉頭或痰液之COVID-19病毒核酸檢測為標準之檢驗方法,特異性強、敏感度相對較高,是當前主要檢測方法。常規約需4小時,但由於病程演化、檢體採檢技術、病毒演化變異快等因素,增加檢驗確診的困難。血液抗體快篩試劑就成為重要的輔助診斷方法,或以ELISA方式偵測患者IgG抗體。目前大陸國家藥監局共批准了12個核酸檢測試劑、8個血液快篩抗體檢測試劑(全血檢測時間15分鐘左右)。台灣聯亞生技(UBI)已研發出ELISA偵測患者IgG抗體(8-10天出現)且獲美國FDA(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同意可緊急使用進行檢測。台灣中研院團隊也研發出呼吸道抗原快篩,即將技轉廠商用於臨床。由於這是新興病毒,預計這些快篩抗原與抗體檢測很快便會加入常規診斷行列,會大幅縮短確診時間。美國加州Cepheid公司於2020/3/21表示,美國FDA已批准首宗緊急使用快速核酸診斷檢驗,約45分鐘就可得知結果,是研發供全球超過 2 3千台自動化基因艾斯柏特分析儀(GeneXpert Systems)運用,將主要運用於醫院和急診室。另外,由於病毒培養需在P3實驗室,較難做為快速診斷的方法,但適合做為藥物研發及臨床試驗測試的研究平台。

COVID-19有約8成左右是輕症,症狀治療或支持療法即可。但15是重症,就必須結合有效藥物及呼吸支持性療法,例如氧氣療法、機械性通氣療法或體外葉克膜ECMO。重症患者常引致二度性細菌感染之敗血症,因此也常需要預防性抗生素投與。中國研究報告指出,對191名患者進行分析,當中137人出院,54人死亡。康復者的排毒時間最短為8日,最長為37日,中位數為20日。這數字對患者隔離決策、抗病毒治療,均具有重要意義。

瑞德西韋(Remdesivir)、抗瘧老藥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Plaquenil (Hydroxychloroquine)、抗愛滋病藥中的蛋白酶抑制劑快利佳Kaletra (Lopinavir/Ritonavir)、日本抗流感藥物法匹拉韋AviganFavipiravir)是目前可以有治療潛力及可使用的藥物,希望這些藥物可以加速患者病毒的廓清以縮短住院日期及降低傳播大眾的風險,同時能預防及治療重症。目前臨床最有潛力的
藥物為Remdesivir,此藥物為美國Gilead Sciences所研發的依波拉病毒實驗性藥物,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於20201月底刊載一位美國武漢病毒感染者經注射該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inhibitor (RdRp inhibitor)後一天內症狀好轉且無明顯副作用。此藥物原用來針對伊波拉病毒及被認為可以有效抑制呼吸道上皮細胞中SARS病毒和MERS病毒的複製。研究顯示瑞德西韋和干擾素的聯合用藥對MERS有顯著療效。20202月底,Gilead啟動全球兩項COVID-19臨床三期試驗,以評估Remdesivir在成人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從3月開始招募共1000名受試者,範圍擴及全球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320日中國研究團隊在新英格蘭雜誌發表Kaletra對於重症未見有效(治療組與對照組數為99100),有13.8%的病人因Kaletra之明顯腸胃副作用而提早停藥。樣本數及副作用都有可能是影響因素。另外318日法國科學家Didier Raoulta團隊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發現多數患者,使用Plaquenil3~6天,就可以有效清除SARS-CoV-2病毒鼻咽carriagePlaquenil加上Azithromycin治療COVID-19,清除病毒更有效,可縮短病毒感染的持續時間。儘管樣本很小,但顯示,Plaquenil治療與COVID-19患者的病毒載量減少/消失顯著相關,並且Azithromycin可增強其作用。但必須注意心律不整及視網膜病變,須以EKG評估是否QT延長。仍待更多病例使用之經驗,才能真正下定論。

法匹拉韋是一種RNA聚合酶抑制劑對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都有效,也曾用於伊波拉病毒臨床試驗,效果也相當不錯。317日,中國科技部發表針對輕型、普通型向重型轉化的阻斷,重點推動磷酸氯喹、法匹拉韋和中醫藥,針對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重點推動恢復期血漿中和抗體治療、單株抗體藥、幹細胞的臨床應用;其中法匹拉韋在中國已完成臨床研究,顯示出很好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世界各國也已研發出多種有潛力的中和抗體藥,但還需臨床試驗的測試。

有關COVID-19疫苗研發也正加速中: 2020316日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已讓首例志願者注射「mRNA-1273」,並預計對45位健康志願者進行2劑疫苗間隔28天的接種。mRNA-1273RNA脂質體疫苗(又稱核酸疫苗),這類型的疫苗研發不需拿到病毒株,只要有基因序列即可。另外由中國陳薇院士領銜的團隊研究以「腺病毒為載體」的重組疫苗,同樣已於316日獲批準啟動展開臨床試驗。

未來新興傳染病之應對之策

由過去SARSMERS,及此次COVID-19,我們所學到的經驗是,感染控制是否落實的體現。這些疾病的特色是飛沫、接觸與空氣等重要三大防護平時訓練須落實;同時如何在照護時的動線規劃,分流分艙的啟動。這些必需平時就需有紮實的SOP教育與考核。20202月武漢肺炎吹哨者、但因染病而不幸過世的中國眼科李文亮年輕醫師,我剛開始在媒體看到他的第一個吹哨者新聞及照片,我非常震驚與憂心;因為他將外科口罩戴在最內層、外覆N95口罩,我心中暗驚完了!這其實也是我們許多學生及住院醫師常犯的錯誤。應該是要戴相反,N95才能密合。非感染科系的醫師,平常沒有這樣的警戒與訓練,一旦遇上這種高傳染性及致命的感染,是會完全崩盤。於是,我們痛心的看到,中國養成不易的醫師,ㄧ個個不幸染病過世。

上述是醫護端感控落實的重要性。而在社會端也要靠媒體及政府,不斷教育民眾正確的防疫重點與態度,最重要是必須落實在生活中。全民與醫護ㄧ起動起來!對於任何新興傳染病,只要我們能知道疾病如何傳播(病原、宿主與環境,三個緊密鏈),我們便可以快速阻斷傳播鏈。

ㄧ個新興傳染病反應出平時全民教育與醫學訓練是否紮實,這是決定防疫勝負最重要的決戰點。政府在疫情指揮的有效調度與資訊透明化,政策與境管的即時反應與防疫各項嚴格的舉措,再加上全民的警覺與配合,都是面對控制疫情另一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