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蔡季君 Tsai Jih-Jin: 一串土豆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主任 蔡季君醫師






蔡季君 Tsai Jih-Jin: 一串土豆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主任 蔡季君醫師
: " 刊登於 高雄 醫師會誌 (Journal of Kaohsiung Medical Association) 第十九卷第三期 ( 100/7/20 ) p. 258-259. "
http://www.doctor.org.tw/file/72-6-3.pdf


一串土豆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主任 蔡季君醫師

刊登於高雄醫師會誌(Journal of Kaohsiung Medical Association)
忙著為社區居民看診時,突然身旁冒出了這句話!看到一位穿著淺黃制服的小學生,手裡拿了一串帶莖的土豆對著我說。我不解地問他「為什麼要送我?」;他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靦腆的說:「謝謝你們為我的弟弟及妹妹看病!」,霎那間全身湧現一股莫名的感動。

「你叫什麼名字?」我問。Danny」他回答。他說完,手仍伸長長地把一串土豆遞在我面前,滿臉期待我收下。因為暫時的停頓,一位婦女,手裡抱著嬰兒及手裡牽著一位約5歲的男孩,趕忙從在大樹下擠滿等待就醫的居民群中,氣喘吁吁跑過來解釋說,「Dr, sorry !....」;「沒有關係,我也休息一下!」我手中握著這串還帶著滿滿泥土芳香的土豆。
她緩緩的述說,「昨天Danny回家說,『台灣醫生又來了,這是第二年替我們學校全部學生做檢查及看病;我想要送他們一個禮物,但不知道要送什麼』?我說,我們家裡什麼也沒有,不然你去院子裡找看看!沒有多久,Danny回來說:『媽,園子裡的土豆似乎熟了,我想要送他們一些土豆,可不可以?』我說,那好嗎?Danny 說:『沒有關係,我就拿這個』!那明天早上,你拔一把拿到學校去送給台灣來的醫生。」Danny的媽媽解釋著。到這裡,強忍著內心如潮水般的悸動
2009年自今,已經第五次來到索羅門群島來為這既缺乾淨自來水、又沒充足電力、位於偏遠地區的學校做醫療服務。高醫團隊一年至少二次來為這學校的學童看診,以及腸道寄生蟲篩檢及投藥。而每次的醫療服務,團員們總是汗水淋漓、忙碌鎮日、即使身心俱疲的回到城裡,卻為揪出這些大便中的害蟲,經常夜夜挑燈、戰戰兢兢的工作至深夜兩、三點,但奇怪的是,大家也不以為苦。
這些微不足道、不足掛齒的小小作為,在這充滿著赤子之心的土豆串裡,讓我們了解到我們這些服務,在村莊居民心中的真實感受。坐在回台灣衛生中心的車上,手裡握著這串土豆,它雖輕,但可是載著滿滿的索國之愛。
庫魯(Kulu)社區,在高醫醫療體系支援運作的台灣衛生中心協助下,2009推動社區居民健康與學童寄生蟲防治計畫的示範社區。其位於離索羅門群島首都荷尼阿拉市東邊約45公里的一個沿海社區,為一無醫事人員村及衛生所之貧窮地區,搭野雞卡車進城來回費用為一家戶一週生活費,約居民3,800餘人。當地設有1所社區高等學校(Kulu community high school),學生400~450人,含幼稚園(pre-school)、小學、初中及高中。在20101026日,台灣衛生中心在這裡豎立了「庫魯社區寄生蟲防治計畫」的立牌,展開為期五年的長期調查及介入計畫。(2010年為第二年計畫期程)


                                             就是這一串土豆
                               
                                             身後的那一位就是Danny

                                       

 201010月高醫團隊在Kulu 社區立牌前合影留念。

           圖片右起,吳素英、陳柏志、侯淑英、Kulu school校長、

蔡季君、蕭世槐、楊明昌。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蔡季君 Tsai Jih-Jin: 南印度Mundgod高醫醫療團感言~ 被遺落的香格里拉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熱帶...

蔡季君 Tsai Jih-Jin: 南印度Mundgod高醫醫療團感言~ 被遺落的香格里拉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熱帶...: "(本文刊登於臺灣醫界2011年7月第54卷第7期 p.62-65) ( http://www.tma.tw/magazine/magazine_01.asp ) ( http://www.tma.tw/ltk/100540712.pdf ) 2010 年 7 月首次由高醫附院籌組..."

南印度Mundgod高醫醫療團感言~ 被遺落的香格里拉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蔡季君 主任 2010/9/10 為文)

(本文刊登於臺灣醫界2011年7月第54卷第7期p.62-65)  
(http://www.tma.tw/magazine/magazine_01.asp )
(http://www.tma.tw/ltk/100540712.pdf  )

20107月首次由高醫附院籌組南印度醫療團,結合本校南印度四位學生志工,共12位,Karnataka省的藏民屯墾區蒙果(Mundgod),服務印度藏區;我既身兼醫院醫療團團長,同時又是學生志工帶團指導老師,由於事前取得印度藏區政府衛生部的同意及授權,在其派員全力協助下,不只服務僧團,更是深入社區,服務印度人民及一般藏人,跨越種族與宗教的藩離,突破以往臺灣民間組織往往侷限於宗教區域相關的義診,得以傳播高醫人服務普羅大眾、眾生一律平等的理念與信念。而這次團員展現極度的專業與投入,在藏人社區引起極大的迴響。同時也發現當地重要醫療及疾病資訊,有待後續長期規劃及定點深入服務。

當地背景

南印度Karnataka省的藏民屯墾區蒙果(Mundgod)共有16800人藏胞;僧侶及一般人民各佔一半。人民以農業及藝術品製作為主,政府鼓勵有機農業(如稻米),但玉米仍無法達到有機栽植。共有所學校,水質淨化仍未普遍。七至九月屬雨季(也算當地相對的冬季),氣候溫差大(18oC~26oC),當地普遍沒有熱水可洗澡,也少有洗衣機及脫水機,相當潮濕,有太陽能熱水器,但在陰雨綿綿的雨季,根本也是沒熱水。臺灣醫療團共有五位團員,接二連三因無法適應當地溫差與生活條件,而罹患流感,所幸本團攜帶之抗病毒特效藥克流感發揮很大療效。

當地路面坑坑洞洞,下雨後常泥濘不堪,彷彿時光倒置回三、四十年前的臺灣鄉下。蒙果地區有三大藏傳佛寺--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三大寺皆有附屬醫院,提供僧侶免費門診醫療服務,並提供一般藏人及印度人看診半價優惠服務。政府於蒙果屯墾區設置一所公立醫院Doeguling Tibetan Resettlement (DTR) Hospital提供急重症及傳染病收治(如開放性肺結核)。較複雜及較嚴重必須開刀治療病人,必須後送車程1.5小時之鄰近胡布利市(Hubli city)救治。整個蒙果屯墾區並無血庫,因此碰到要輸血病人必須送至胡布利市的醫院。因此一位疑似登革熱病人,只是為了要輸血小板,便要路行遙遠送至胡布利市醫院。
 
   這裡共有九個康村(居住區域)人民普遍收入微薄;僧侶一年之零用金約800~1000印度盧比(rupee) (一元印度盧比等值臺幣0.68),其他必需靠法會供僧或親友支援。一般公務員月收入平均5000~6000 盧比,醫生月收入約21000 ~27000盧比。牙醫月收入約11000盧比,人民平均月收入約2000~4000 盧比。這地方屬於窮鄉僻壤,但人民整體精神層面高,治安良好;除了偶爾散居當地之印度人會犯偷竊外。

醫療團義診活動八日

本院南印度醫療團(12)與臺灣Jam Tse 醫療會團隊(15)27人,在哲蚌寺洛色林醫院及甘丹寺北學院藥師佛診所義診,共看診超過1300人次。隨團醫師有胃腸科余方榮及彭清霖、胸腔外科胡茂華、麻醉科塗百瑜、骨科雷雲華;吳美虹中醫師、吳萬德推拿師。其他醫療專業有營養師胡淑惠、藥師李春璟、護理師魏秀芳、龔蘭芳、蔡美玲、林萍蓮及沈佳頤。學生志工(柳承翰、司徒潔慧、鄭逸如、郭泊芸)及其他物流志工(熱帶中心助理周欣儀、退休教師黃雅秀、退休公務人員黃貴蘭)。尤其值得一提,有一家四口志工,父親張萬田、母親林秀慧、長子張右澤、次子張右潤,能全家一起服務利他,真是令人敬佩。而萬田師兄、秀慧師姐及右澤,更是之前已經連袂參加印度藏區醫療團兩次。

就診者出家眾佔七成八(其中95%是僧侶),一般藏人不到一成(8%),印度人佔一成四(14%)。近兩成(17.8%)主訴胃腸疾病,其中接受胃鏡檢查,胃幽門桿菌七成六以上(76.5%)B型肝炎帶原者於僧侶共有約265人,感染者因檢驗費用與抗病毒藥物的費用昂貴,目前不可能每人皆能得到如臺灣人民受健保體系下完善的照顧,因此有人眼睜睜陸續死於肝癌及肝硬化併發症,這是他們迫切需要大家去協助的地方。當地罕見有痛風患者,倒是腎結石患者(4%)意外有不少。可能與當地水質處理不良有關。年紀大者以糖尿病及高血壓為主。僧侶中有近四成(37.2%)比例體重過重及肥胖。印度人就診患者中,大都屬於較貧窮者,其中以營養不良、體重過輕、腸道及呼吸道傳染病居多,尤其是嚴重肺結核或全身性結核。

社區參訪與服務

20104月份高醫附院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邀請印度藏區衛生部長及國會議員兼衛生部Tibetan Delek 醫院院長Mr. Dawa Phunkyi來臺訪問與學術交流,同時向他們報告於七月本院校醫療義診、衛生調查與教育活動的規劃與構想,在徵詢過他們意見與同意後,由衛生部長責成Mr. Phunkyi於七月至Mundgod南下協助我們。高醫團隊抵達Mundgod後,透過Mr. Phunkyi安排正式拜訪屯墾區領袖 Mr. Palden Dhondup,也是長期以來,首度臺灣醫療團隊有機會參訪深入一般藏民社區,參訪地點如下列:

─ DTR公立醫院:共52(TB ward 16床、急診1),平均每天要處理住院及門診病患約50位,全院只有一位醫師及一位牙醫,因此業務相當繁重忙碌。高醫團隊捐贈N95口罩並購買氧氣濃縮機 (Oxygen concentrator machine)協助當地急診病患。
小學及中學(Central School):會見校長,參觀校區與Hostel (相當簡陋的
學生宿舍),並討論洽談高醫學生志工對該校學生之健康衛教事宜。
老人收容院、當地唯一女尼院(250人,許多婦女疾病但缺乏專科醫師)
托兒所及幼稚園。此次有許多同仁捐贈之文具,也一併捐贈至幼稚園及中
小學。比較起南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的小朋友的天真爛漫與快樂,相對印
度藏區小朋友的笑容較少,快樂指數似乎較低是民族性? 或是歷史的
共業?

Mr. Phunkyi之建議下,認為學生志工可以上午在DTR醫院跟隨該院醫師Dr. Tenzin Norsang Mabar跟診與了解當地醫療衛生運作,下午則可跟隨公共衛生護士下鄉,深入藏民社區。這構想原不在學生計劃內,但我們討論後認為這是非常值得嘗試的突破。因此在醫療團離開後Dr. Tenzin負責照顧繼續留在當地三週之四名高醫學生志工包括安排醫院病人及社區居民健康訪談及調查等事宜。

屯墾區領袖 Mr. Dhondup動員召集各康村領袖,說明在流亡政府衛生部的同意下,學生志工下鄉做健康調查與衛教的重要性,要求其配合與協助;同時與學校校長溝通,希望其全力配合學生志工對當地學生之科學與衛生教育。因此後續學生志工能夠得到來自社區全力的支持,順利踏入一般藏人社區,有別於前幾年高醫學生志工跼限於僧侶社區,這是本次首度開拓更寬廣的服務範圍的創舉。

生活禪

學生志工的純真、年輕與創思,常常讓大家會心一笑。剛抵達住宿時,房裡不時傳來驚叫聲,原來是學生看到蟑螂滿屋跑而花容失色;有天晚上與我同寢室之學生被蟑螂爬上臉部,情急之下竟然拿香茅油抹床被,不只蟑螂被嗆跑,我們也因此一夜被香茅油薰鼻,輾轉難眠。

由於沒有熱水器及瓦斯爐,要洗熱水澡,不是用爐灶木材升火,就是用電湯匙煮水(但因電力不足,要煮上30-40),大家同時用電時,常跳電,到最後大家房裡全停電。因此爐灶升火是最保險,也成夜間大家上下樓提熱水運動的有趣景況;有次提水到浴室要洗澡時才發現,水怎麼泛起油光?原來爐灶在廚房裡,昏暗中學生誤舀到菜湯,引來大家哄堂大笑! 一想到這邊生活的苦況,心中不禁一酸,替當地人感到非常不忍心。我們只是過客,而他們可是要長期居住在這樣的景況下!但觀察當地居民似乎也非常樂天知命,側面了解,宗教信仰與禪修(meditation)幾乎已經是當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衝擊

    抵達南印度第二天清晨突然右眼視力模糊,同時似乎感到眼內黑蚊飛舞,心裡真是非常無奈又惶恐,這樣的窮鄉僻壤,那有可能有眼科專家?而我身為團長怎麼可以影響團員情緒與士氣! 還好左眼還算正常,就這樣忍耐至旅程結束。就視為業報與修鍊吧! 回國後一週緊接著到索羅門群島服務一週,回國才想起該要儘快去檢查了!此時距離病發已經一個月了! 才發現我右眼病變是所謂MEWDS (Multiple Evanescent White Dot Syndrome)choroid-retinitis,原因不明,常是因病毒感染引起,常屬自限性,病程約210週,有10-15%會復發,並沒有甚麼好的有效治療。雖然並無惡化,但恢復也極慢,只好靜候其進展了! 這也是本次此行最意外的插曲。

殊勝的因緣

值得一提,初到DTR公立醫院,遇見Dr. Tenzin Norsang Mabar,他竟然叫得出我全名,令我嚇一跳,原來他是我200910月至達蘭薩拉義診時協助我看診的藏族護士的兒子,他母親Namgyal Lhamo曾經將與我的合照及名字詳細跟他提起過,因此他與我一見如故!  It’s indeed a small world! 也因此我放心將繼續停留的學生交給他照顧,我相信他會如同其慈母般,呵護指導我們學生,後來在學生返回也證實Dr. Tenzin確實不負所託。

雖然是去服務當地人民,但當地喇嘛也替我們醫療團用心安排正量之資深佛學格西(教授)或仁波切,於晚間餐後替大家上課1~2小時,傳授團員佛學課程與生活禪,這樣的心靈洗滌與修煉,解除舒緩一天下來醫療義診的疲累。

另外,有兩天清晨義診前安排兩場供僧法會,團員私下捐款供僧,共供養7000僧侶,並將供僧法會功德迴向給高醫院校之師長、同事及病人,乃至一切有情眾生,意義深遠。當我們恭敬的將100元盧比輕放至每位僧侶的手上,心中不斷複誦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除期許與他們結下個好緣外,也期盼這施與受者能攝受佛的慈悲與智慧。

結論

當地老人對家訪的學生志工說:DTR醫院離我們愈來愈遠!學生志工繼續停留三週做社區健康調查與服務發現,高血壓及糖尿病在當地非常常見,許多年長者因為行動不便加上交通困難,無法定期到醫院做檢查和治療,病情因此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血壓和血糖有偏高的情形。因此他們建議當地的政府代表,可以固定每個月派遣巡迴車到各個村落接送行動不便的老人家至醫院看診;同時他們也希望下一次醫療團義診的觸角可以更深入社區,服務更多的民眾。

僧團大致上因有許多宗教方面的功德主,因此普遍得到比一般藏民相對較好的照顧。將來醫療援助應該增加一般藏民社區服務比重!由於僧侶課業繁重,缺乏運動及適當飲食指導,代謝症候群恐怕是最大隱憂。未來服務重點,應該著重代謝症候群處置及預防、B型肝炎防治及胃幽門桿菌感染之處置與預防。

這次在Mundgod屯墾區遇到唯一的兩位藏人西醫,一是DTR公立醫院Dr. Tenzin Norsang Mabar,另一位是甘丹寺北學院藥師佛診所Dr. Thupten Gyatso,皆是醫學院畢業後23年,還未接受住院醫師訓練,便需服務這16800人社區,其專業教育訓練實在有必要予以加強,而他們也打算申請大醫院訓練或計劃研讀研究所。長駐性的資深當地藏人西醫,目前仍是非常缺乏;因此協助當地年輕藏人西醫之完整專業專科訓練、或短期醫師助理再教育或技術訓練,也是我們可以思索幫助改善當地醫療的較根本的途徑。

雖然這裡是如此的窮困、不便與落後;但到處是青翠的樹林與綠油油的稻作,偶而路過的是穿著長長藏紅袈裟的僧侶,夜間或清晨常傳來低沉的辯經合鳴聲或誦經聲;人與人間之關係,透明而真誠,讓人宛如錯置於被世人遺忘的香格里拉般,有種回到中古世紀的感覺,如夢似幻。半夜悽厲的狗吠與貓號,滴滴答答的雨聲,蛙叫蟬鳴,已經好久沒有這麼貼近大自然,內心放鬆而舒暢。雖然,不久又要回到紅塵俗世,但這一刻,就是永恆的禪定。這樣的體會,也算不虛此行了!

後記

學生志工返國後的分享,非常感恩醫療團離開後,後續三週受到許多當地人細心與無微不至的呵護照顧。國際醫療雖然是去服務他人,但另一方面也要學習如何適時接受當地受服務者誠懇的幫忙,因為這也是一種慈悲及生命的學習與成長。從觀察與體驗別人細心的照顧,將來用相同的心量,推展擴及照顧別人,我想這是此行大家最受用的收獲。

這是學生志工們返回後,團長柳承翰的一段感言,道盡他們的一致心聲:在離開藏人屯墾區的前一天,我收拾著行李,當我要把各種雜物放進行李袋的當下,我不知為何呆滯了許久。我想我是要離開了吧,我想。但有部分的我卻選擇沉默,因為他不願抽離。有些人也許一生就見這一次了吧,我想。這就是我如此歇斯底里的原因。因為確實,我得到的比我付出得多太多。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蔡季君 Tsai Jih-Jin: 神奇膠布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蔡季君主任)

蔡季君 Tsai Jih-Jin: 神奇膠布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蔡季君主任): "刊登於 高雄 醫師會誌 (Journal of Kaohsiung Medical Association) 第十九卷第二期 ( 100/4/20 ) p. 153-155.
http://www.doctor.org.tw/file/71-6-2.pdf
我望著手中的一卷 神奇膠布,這是長期以來我的 一位摯友送我的,外人眼中這麼簡單不起眼的 膠布,卻滿滿..."

神奇膠布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蔡季君主任)

刊登於高雄醫師會誌(Journal of Kaohsiung Medical Association)第十九卷第二期(100/4/20) p. 153-155.

我望著手中的一卷神奇膠布,這是長期以來我的一位摯友送我的,外人眼中這麼簡單不起眼的膠布,卻滿滿是這位朋友的愛;這二十幾年來,她的遭遇,一直深蟄伏在我的內心,不斷發酵

阿秀是我故鄉嘉義市的朋友,國中時便認識的,是我英文補習老師的女兒,個性外向強悍、積極進取、聰明靈活、非常健談,有點像老虎般(而她生肖的確也屬虎)。我生肖屬兔較內向安靜,遇到她大概只能崇拜的俯首稱臣。她與我迥然不同、光芒畢露的個性,非常有趣吸引人,因此之後會與她結成好友,應該是善於傾聽。後來我唸高中時搬離嘉義市,定居高雄。往後我唸醫、她唸商,各自忙碌,這段時間,就較少聯繫。

十年後的有一天,在醫院值班時突然接到她的電話,見面後才知道,她政大畢業後到美國唸碩士,在美進修時遇到她即將結婚的德國老公。打算婚後隨夫婿定居德國。那天,我永遠忘不了,當她給我看結婚照,描述帥氣的老公時所煥發出小女人幸福的光芒,真是與過去印象中的虎女大相逕庭!當時真是人人稱羨郎才女貌的異國情侶。婚後她到德國銀行上班,可謂事業婚姻非常順遂。

接著,突然有二至三年的時間,失去了音訊,因為我當時醫院的事務也非常忙碌,因此沒主動聯絡她。等到有一天,她回國找我,才知道發生了相當遺憾的事。婚後一年,她德國老公竟然罹患Burkitt 淋巴瘤,病程惡化相當快速,在近半年的療程中,陪伴先生抗癌直到生命終點,無奈的目送心愛的人遠離,應該是人生中最殘酷的打擊。經過一年多的止痛療傷後,才有辦法逐漸從谷底走出來,回來面對臺灣好友的關懷。這事實對我而言,猶如五雷轟頂,難以置信,這樣的事竟然會發生在自己好友身上!根據阿秀的描述,先生是位非常善良、正直、體貼與聰明的好人,能讓一位女強人折服,想必也是萬中選一的人才。無奈這樣的愛情與幸福,來得太快,去得太急,留下阿秀對先生永恆無盡的思念。尤其那段抗癌歲月與死別,即使在好幾年後,每每提及,阿秀常常又不禁哽咽起來,那份哀愁,應該是綿綿無盡期吧。

往後的十年裡,阿秀逐漸恢復往昔的自信,在德國一家投資公司的事業達到巔峰,可說是商界女強人,因為業務關係,需要拓展亞洲業務,她一年大概會回國兩次,就成為我們最重要的聚會聯繫了。她每次回國總是要攜帶三十公斤重的行李,裡面塞滿要送給親朋好友的禮物!其中最期待便是她常帶給我們的神奇膠布,只要是非感染性的傷口,真的是貼上後很快復原呢,非常名副其實,而且臺灣買不到,不但防水、舒適服貼、還可預防傷口二度細菌感染!我因為是感染科,常必須接觸高度感染性病灶,加上我常不經意有手部傷口,因此神奇膠布對我是非常實用的好東西。知道我常到國外義診,她甚至還捐出許多神奇膠布,讓我帶到海外。於是她猶如大家的聖誕老公公,不斷的以這些實惠的好東西,來表達她對家人及朋友的愛。

就在2009年底回國見過面後,從此再也全無音訊!這情形有點類似以前她心愛的丈夫過往般,臺灣的親友無論再怎麼嘗試也無法聯繫到她。心中直覺鐵定出事了!總算在201010月終於聯絡到她,聽到了一個更令人震驚心碎的事 她變成重度殘障了!在遙遠電話一端,她不時斷斷續續、艱難的說出這些日子來的辛酸。原來2009年底,因為長期腰背酸痛惡化,於是在臺灣就醫,診斷出脊椎後直韌帶骨化症 OPLL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原因不明,相當罕見疾病2010年初,回德國做復健後,其實症狀有減緩。但由於她信任德國的醫術,再加上德國保險也可以給付,於是選擇德國骨科最好的醫師開刀。這種病例以亞洲居多,在歐洲很罕見,可能也是這位德國醫師首次的OPLL的刀。

由於術前醫師並未向阿秀提及開刀的風險及神經損傷後引致癱瘓的後遺症,因此她在滿懷期待下很快的同意手術;開刀後醒來,在加護病房裡竟然發現雙腳完全不聽使喚,心中一沉,知道大事不妙,怎麼前一天還可以行動自如,現在卻是已經變成下肢癱瘓及無法排尿的重度殘障?那天晚上接近春節過年,接到母親的越洋電話,她還強顏歡笑地騙母親她過的很好,事實上,母親連她住院開刀都不知道,她唯恐母親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因此寧願隱瞞,可是當時心中如同刀割!她說早知道如此,她是絕對不會開刀,無奈事實已造成!這對於正處事業巔峰的女強人、對一個活蹦亂跳、自信美麗而且注重自身形像的女人,上帝真正是對她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由於自尊嚴重的受到重創,她竟然再次選擇遠離人群,默默療傷,除了在臺灣的一位執業的復健科醫師弟弟知情外,連父母也選擇不告知,因為不希望讓年邁的雙親傷心與擔心。

一年復健的漫漫長路,至今雖然略有起色,但仍是非常緩慢。最近用兩隻拐杖勉強可以費力走一小時,用單腳拐杖只能撐十分鐘,因為右腳一直恢復不良。同時無法解尿,必須要自行間斷性插導尿管導尿!在德國有很完善的福利政策,她住院九個月完全由醫院妥善照顧,而且出院後,政府還到她家裝置無障礙設施,公司也容許她在家處理公務。我則是打電話至公司,公司電話自動轉撥到她家,意外聯絡到她,因此我是在臺灣的朋友中首位得知這件不幸的事實。她再三叮嚀,千萬不要讓父母知情,連我要飛奔至德國探望她,她都婉拒,因為她不願我舟車勞頓。

實在無法想像一向是照顧大家的大姊姊,竟然也沒由來的在一夕之間,變成一位身心俱疲的殘障病患。一想到她的食衣住行、日常起居等等所可能面臨的不便與困難,尤其親人不在身邊,應該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但由於她平時熱心助人、人緣極佳,在德國有許多友人會輪番來加油打氣與關懷,因此她希望我不要替她操心。她一直抱著可以恢復的堅強信念,因為她不願意向命運低頭。因此在復健的過程中,只要可以站,她絕對不要坐;只要可以走,她絕對不要站。她告訴我,生病住院九個月裡,看盡許多不同原因、卻結果與她一樣、甚至更嚴重的病人,在這之前她是無法真正體會甚麼叫殘障,這樣的感同身受,益發讓她了解這應該是上帝的旨意,親身經歷這些磨練,啟發她將來一頁不同的人生。

最近又意外的收到神奇膠布,只是這次是由朋友的弟弟寄過來給我,我不禁淚流滿面,在這麼艱辛的歲月,她還擔心我神奇膠布不夠用,無法親自回來交到我手上,竟然還打點寄給弟弟代為發送。

這是怎樣的強人啊!這是怎樣的人生啊!即使身患重症,心中還是惦記著別人,為他人著想,我想所謂菩薩,就是指這樣的人吧!我望著那神奇膠布,衷心地為她祈求與祝禱,在她那苦難多磨的人生中,希望再度看到她重新站起來,回到臺灣來!

我這位珍愛的好友,即使在人生中屢次遭遇到如同死亡般的衝擊,但是她勇敢無懼的存活下來,以外人看不到的辛酸,堅強的面對人生。而我,一位內向、木訥的夥伴,除了傾聽外,卻甚麼忙都幫不上,除了遺憾外,還是遺憾!她的一生充滿驚嘆,她猶如人間活菩薩,不斷示現這人世間的苦況。她如何在類似死亡後的中陰(心緒飄浮渺茫)裡再度求得重生,這些歷程,讓我刻骨銘心,也再次詠嘆這一位令人敬佩的生命勇者。

: 阿秀為化名。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蔡季君 Tsai Jih-Jin: 臺藏及臺索國際醫療交流紀實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蔡季...

蔡季君 Tsai Jih-Jin: 臺藏及臺索國際醫療交流紀實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蔡季...: "刊登於台灣醫界雜誌2011年第54卷第4期 2011, Vol .54, No.4, p.236-8 http://www.tma.tw/ltk/100540410.pdf 2009年十月及2010年一月份,高醫團隊與Jam Tse民間團體合作遠赴印度藏..."

臺藏及臺索國際醫療交流紀實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蔡季君 主任)

刊登於台灣醫界雜誌2011年第54卷第4期  2011, Vol .54, No.4, p.236-8 http://www.tma.tw/ltk/100540410.pdf 
2009年十月及2010年一月份,高醫團隊Jam Tse民間團體合作遠赴印度藏區醫療義診中(1),發現將來可以長期深入協助當地居民醫療的介入點,為了進一步增進雙方的交流,於是經過半年籌備,於2010-4-16 2010-4-24,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在高醫院方及民間團體的支持下,特地邀請印度藏區衛生部長Mr. Chope Paljor Tsering印度藏區Delek醫院院長 Mr. Dawa Phunkyi及其醫療部主任Dr. Tsetan Dorji Sadutshang 三位來臺訪問。於2010-4-17在高醫舉辦第一屆國際熱帶醫療研討會,同時邀請索羅門群島衛生部常務次長Dr. Carl Susuairara及蟲媒傳染部門主任Dr. Lyndes Wini,並齊聚臺灣衛生防治及傳染病專家、高醫肝膽科專家,就國際醫療與衛生促進等相關議題做廣泛交流與對話。

印度藏區的衛生概況

五十多年來,從中國西藏逃亡藏胞散居在印度各屯墾區,約有10萬人,於西藏流亡政府管轄下。衛生部管轄下有八間醫院(Delek醫院)、四處衛生中心、在印度及尼泊爾共有43個門診區(Clinics)流亡藏人從寒帶地區自印度(大部分屬熱帶的國家),所面臨的考驗與健康議題有:心理創傷、身體耗弱、適應新的氣候及飲食,肺結核及腹瀉及營養不良導致的死亡率及罹病率,至今仍是重要議題。有許多流亡藏人因此而客死異域。肺結核是印度、也是流亡藏民屯墾區最嚴重的健康威脅及最主要死因。肺結核發生率,甚至發現在屯墾區僧院比一般藏民還高。尤其藏民屯墾區存在多重抗藥性結核問題。目前在印度政府RNTCP (Revised national Tuberculosis Control Program)協助下,積極控制中。

西藏流亡政府衛生部目前工作有:水源及衛生設施改善、西藏同胞受虐存活者(torture survirors’)安置輔導計畫、提供健康資訊系統及教育訓練、急症醫療轉介計畫、傳染病防治(重點:B型肝炎及愛滋病)、結合傳統藏醫及現代醫學之整體照顧(Holistic care)B型肝炎在印度盛行率約2-7%,超過四千萬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在每年兩千五百萬的新生兒中,將近有一百萬感染B型肝炎,但B型肝炎還未在印度藏區大規模、有系統的調查,但一些零星小型調查顯示藏人普遍高盛行率(16-26%)。危險因子有可能垂直感染、中國西藏高盛行率、疫苗涵蓋率不普及、過度使用點滴輸液、缺乏公共衛教知識(如共用牙刷、刮鬍刀)、甚或是遺傳因素。亟需有系統大規模的調查,建立其基本流病資料及危險因子等;同時需要有衛教、診斷及臨床等專才專業訓練。因此資源需求涵蓋人力、物資及經濟上等三方面。在愛滋病方面,2007年印度愛滋病感染人口達2.3百萬,十五歲以上成人盛行率0.34%,婦女佔39%,小孩佔3.5%,但分布與危險因子隨區域有所不同。南部省份以異性傳染為主,東北省份以藥物注射及性工作者傳染為主。但以藏人分布眾多的Karnataka省,同性戀感染者則高達17.6%。因此愛滋病目前被視為印度藏區潛在威脅,但因文化差異,接受檢查意願普遍不高。由於臺灣近年來,對於B型肝炎及愛滋病之防治成效卓著,希望以臺灣成功的經驗,同時依據其資源需求來協助他們。

另外在筆者幾次義診經驗及相關報告,發現藏民上腹痛佔三至五成,相當普遍,根據一份小規模南印度藏人研究顯示,77%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這與75%胃炎及90%消化性潰瘍有關,H. pylori慢性感染甚至與胃癌有關。但由於檢查資源有限,難以釐清除H. pylori外是否與肝膽結石或癌症有關、甚至有可能與心理精神疾患有關。逃亡藏民的精神創傷(尤其逃亡過程中傷殘者)、移民新環境的嚴苛挑戰、即使是年輕僧侶也常因課業繁重而有轉化的身心症。


索國及印度藏區學者的訪臺行程

在一週訪問行程中4/19(W1)-4/20(W2)參觀高醫醫療體系本院肝膽科、影像醫學中心、超音波中心(由林子堯主任引介)、國際病房、高杏門診、學校、癌症中心、安寧病房、小港醫院(由蕭世槐主任引介)、負壓隔離病房、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P3實驗室、索國及印度藏區合作會議(由筆者引介及主持)參訪高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由韓永光處長、陳朝東股長引介);於4/21(W3)-4/22 (W4)參觀花蓮秀林鄉衛生所及慈濟大學及醫院(李明亮教授、花蓮縣衛生局林南岳局長引介)4/23(W5)參訪臺北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由粘曉菁醫療部主任引介)及行政院衛生署。

參觀高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時,來賓對於高雄市登革熱的防治沿革印象深刻,尤其對於食蚊魚的生態防治,以及實地到施放食蚊魚現場(地下室蓄水池)了解,外賓們認為是上了寶貴的一課。另外李明亮教授熱心地陪外賓走訪花蓮秀林鄉衛生所,對於有後山之稱的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遠地區,在衛生署架構下的IDS (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結合遠距醫療(Telemedicine)的模式,有效的醫療資源整合,補足醫事人力不足,在李教授解說引導下,著實令人大開眼界。相當適合應用於索國(該國由992島嶼組成)及印度藏區之醫療服務(居民散居、幅員寬闊、且極度缺乏醫藥人才),真正可補強落後地區醫療專業人力不足問題。筆者對於睽違多年未造訪的花蓮,其青山綠地與整潔的街容,有驚豔之感。

參觀慈濟大學,也是由創校校長李明亮教授帶領說明,真是一草一木來之不易,尤其手術模擬教學的活體捐贈,使用者必須事先與家屬互動,以了解捐贈者其生平及為何願意捐大體的起心動念,對於這些他們稱為大體老師(silent mentor)給學生的教育,令參觀來賓無不泛淚。李教授於200911月參加國合會之印度大吉嶺藏區義診後,對於當地資源如此貧乏,感慨良多。因此於20103月召開會議整合國內從事印度藏區的各團體,集思廣義,來有系統且長期的協助這群飽受折磨的流亡藏民,最重要三點結論,便是以臺灣IDS建構網絡協助他們建立真正有功能的衛生所,應用指紋辨識系統(Finger printing)協助當地建立完整病歷系統,同時協助公共衛生護士養成及短期專業醫藥人才培訓。這些構想,這次與參訪學者討論後,確實會對他們有極大的助益。

參訪最後行程是衛生署,由張上淳副署長主持(2),同時有疾管局楊靖慧組長、國合處劉家秀科長、廖君蓉專員、全民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參事參加。會中長官指示,協助降低索國嬰兒死亡率,同時促進婦幼衛生,可從教育其公共衛生護士著手。台灣可協助訓練婦幼公共衛生護士,歡迎索國及印度藏區,提出人員教育訓練計劃需求,由國合處予以協助。同時對於印度藏區正在規劃的全民健保,其規劃人員可以直接與臺灣全民健保專家聯繫,以臺灣經驗供其參考。

重要結論與成果

() 未來臺灣對參訪者在公共衛生方面的協助方向

1.  IDS結合遠距醫療的基層衛生所運作模式。
2. 應用指紋辨識系統模式,協助當地建立完整病歷系統。
3. 協助公共衛生護士養成及短期專業醫藥人才培訓。

() 與索國合作方向

1. 索羅門群島是臺灣邦交國,目前當地臺灣衛生中心由高醫負責,參訪索國官員將協助臺灣衛生中心加入南太平洋地區SWAPs (Sector-Wide Approaches)SWAP成員是與索方衛生部、太平洋社區秘書處(Secretariat of the Pacific Community)、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其下團體(UNICEF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UNFPA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JICA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等各衛生發展夥伴(Development Partners)共同參與,是一個透明、公開的衛生合作平台。SWAP理念是以整合資源、有效的運用,以公開、透明、分享與合作的機制來運作各地的援助資源,共同討論未來在索國之援助方向,並訂立SWAP未來的各會議和研討會之活動細節。

2. SWAPs架構下,臺灣加入索國衛生部及世界衛生組織之泥土媒介之腸道蠕蟲
STH (Soil Transmitted Helminthiasis)工作群組,負責診斷技術教育推廣及治療。
同時在Vector-Borne Diseases工作群組中,由我方負責登革熱、立克次體、鉤端螺旋體及其他黃病毒(Flaviriral infections)之診斷與個案管理(case management)

() 與印度藏區合作方向

1. B型肝炎防治計劃:專業人員來台訓練經費來源,考慮自政府部門及其他民間團體申請。系統性的調查當地流行病學,疫病政策評估及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準則,及公共衛生教育推廣。
2. 愛滋病篩檢諮詢VCT(Voluntary Counseling testing)推廣。目前國外其他NGO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推廣時,遇到的瓶頸,是由於文化背景差異,西藏人接受VCT不踴躍,可以考慮唾液快速檢驗,縮短時間並掌握衛教重點。初步規劃以種子教師訓練為主。
3. 高醫醫療團於2010年七月將至南印度Karnataka省之Mungod藏人屯墾區,從事義診,並結合學生暑期志工服務。已經得到印度藏區衛生部之同意、支持及協助。將至社區初探性的開始上述兩項合作計畫,同時亦將探討當地H. pylori及肝膽結石的盛行率,以釐清兩者在藏胞普遍胃痛抱怨所扮演的角色。相對地亦期待參予醫療團之團員能藉此活動,更加了解其文化及藏傳佛教的精髓,裨益心靈層面提升,將來可應用於醫病關係及醫學倫理!
4. Jam Tse醫療會等民間團體合作,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補足義診不足之專科醫師,彼此相輔相成。
5. 高醫計畫於10月至達蘭薩拉建立與Delek醫院締結姐妹醫院關係,以推動後續
醫療人員交流訓練計劃。

後記:

這次是印度西藏流亡政府其高階衛生官員及醫療專家首次訪臺,在醫療交流上相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高醫結合民間及政府資源,來推動人道醫療支援與協助,這再度顯示跨出白色巨塔外的國際服務的能量,與推動永續深入經營的前導方向。至於與索國也明確支持臺灣加入國際人道組織工作群組的重要方向,此次參訪,雙方可謂極具突破性收穫。

這次一週密集行程,動用到許多單位與人力,感謝協助及支持本次活動的所有長官、朋友及相關工作人員,沒有這些善心的推動,這次訪問行程就不可能順利承辦。同時,五位外賓於他們返國後,紛紛要我代為轉達他們最真摯的謝意,感謝眾多臺灣朋友的真誠與友誼,希望醫療合作與人道協助能長長久久,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