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1日 星期六

                                                 一公升的眼淚

                                                           蔡季君               

         高醫附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刊登於臺灣醫界雜誌2023,66卷第10, P46-48

           https://www.tma.tw/ltk/112661007.pdf  

 

       做為醫師,這是第一次完整看到母親這一年來身體的衰老隨時都在睡覺,但叫醒她後,又很清楚。到最後一哩路因病危住院,最後因缺氧呼吸衰竭,留口氣讓她回家,在生命最後兩天,第一次全程目賭母親慢慢的遠離我們。母親彌留之際,已昏迷,但多次流出眼淚,甚至於嚥下最後一口氣前,奮力張眼看我們最後一眼才走。時值202212 5日,高齡94歲。

 

留下與帶走無盡的愛

  母親是個堅毅的人,由於高壽,見證過許多親友及家人的起落與離去。她照顧過3個孫子女,及洗腎的父親與大哥;一生都為家人付出。父親及哥哥的相繼過逝,讓她心痛不已。每當提及兩位,她便瞬間臉色暗沉及泛淚。我因忙祿,無法清楚了解她對孫子的愛與用心。直到她病危時,所有孫子都連夜趕回家,見她最後一面、甚至連夜為她誦經祈福。在告別式紀念文中,每個家人寫出悼念,我才知道她有多疼這些孫子女,這些都深存在他們心中。

   小時候,我是家中老三,木訥安靜及遲鈍,原本就不被家人看好。哥哥及聰明的姐姐,是家人的期待。因為我不犯錯,印象中只被媽媽打過1次。童年對我而言,反而是自由且能天馬行空的快樂發呆的歲月。對媽媽早年的記憶是嚴肅寡言、不苟言笑。後來我才知道,她有多辛苦。我們的祖父早逝,祖母一個寡母養育一家8口,生活重擔全落在父親,而他的薪水,被祖母全數拿走。母親不得不做了多份家庭加工副業,貼補家用。後來,竟然存錢幫家人買了第一個房子,很令人驚訝。由於她聰明,很快在買賣房子後,便知道其中的獲利,之後,她便成為個人戶仲介,家中沉重的經濟才逐漸改善。

樂觀面對生命磨難

   母親有許多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白內障、中風、靜脈血栓併靜脈曲張、多次骨折、膽結石、橋本氏甲狀腺炎。過去歲月中,她安然渡過5次開刀,而且藥物遵從性非常好,我的維他命好幾年來也是她早上會幫我備好服用。生前最後9年多,因為骨折而致殘障,不得已需依賴外勞阿娣一起照顧1,我從沒聽她抱怨過阿娣,而阿娣也照顧她無微不至,我們找到非常穩妥的照顧者,臨終前半年,她也不太認得我了,每個人她第一個猜的都是阿娣,姐姐叫我不要太怪年邁的母親。雖然她沒有健康的餘命,但她總是開朗樂觀,並沒有憂鬱或自艾自憐,而且開心的與我們渡過最後的歲月。我總是認為她是奮力在陪伴我。臨終前一年,原先很注重儀容的她,因為容易疲倦,她終於同意讓我在家幫她剪髮及修髮,我於是去買全副工具及上網自學,幫她定期整理儀容 (圖七)母親最後一過月,因身體狀況欠佳,我無法再幫她修髮,成為我最大的遺憾。母親也是以病人的身份成為指導我的偉大老師,從她的病狀與苦痛,我能更精進與更能有同理心,並且體會待病如親的道理。因為有不同專業的醫師,母親也才能活過如此悠悠歲月,我感恩所有曾經診治過母親的醫護人員,他們是母親生命中的天使與守護神。

長青學習,心有所依

   母親與我一起學佛,她曾經就讀福智佛教團體長青班廣論,並且擔任過福智志工。我看到她回家還在做功課、及背誦經文。她甚至與授課老師成了好朋友。她為人很熱心早年因家境清寒,只念到小學,讓她很遺憾。沒想到長青班圓了她的夢,還教導她識字及寫字。因此,在長青班學習這幾年,我看她既充實又快樂。由於這因緣,我12年前(2010年)帶她 (當時82) 一起前往東印度菩提伽耶,是釋迦牟尼的悟道成佛處2。母親全程聽聞法王講述佛法,雖然她不一定聽得很懂,但一入耳根,即成道種,她堅信不移。聽法後傍晚,便跟我們在當地醫療義診協助。同時得以覲見法王達賴喇嘛、及大寶法王。我帶著母親繞正覺寺時(佛陀在此菩提樹下證得佛法),竟然產生極大的共鳴與感動,有非常熟悉回家的感覺。我與母親這些年來,每天在佛菩薩前祈求,但願生生世世追隨佛菩薩,最終也能成佛,乘願再來。這是我與母親一生共同的心願。

家中大樹

   我自2009年至2019年間,從事國際醫療服務,常常需至國外,臨走前,母親總是悄悄泛淚,擔心不已。但她從不阻擋。因此,我能對別人有一點點付出,都是母親來成就我。直到有次聽我提到我在索羅門群島翻車意外,她嚇出魂,終於哭出來,非常心疼我。

   母親是守護家裡大小的大樹,最好的東西一定第一個留給家人、想到別人。爸爸洗腎,母親也是不眠不休的照顧爸爸,讓爸爸能安然離去。母親因為學廣論,做福智志工,生命得到很好的啟發。她的愛擴及動物,她與爸爸會與善念團體,一起埋葬曝露街頭的動物,並為它們超渡迴向。她熱心助人,也是子孫輩很敬重的長輩。她的一生,都是在奉獻。每次生病、連這次病危,都說沒有不舒服,希望不讓我們憂心、自己默默承擔所有痛苦。連病危時,都不想麻煩親友來看她。一輩子總是為他人著想。

 暫時離開的菩薩

  母親是有福氣的,她的一生總是默默為他人付出、不求回報。我一直把她視為家中菩薩。她一生中為許多人流下的淚,是她見證的無常與人生悲苦。母親的一生雖然辛苦,但卻活得精采,留給身邊的人,無盡的懷念與感恩。她隨份隨力的利他行,深印人心。母親,請收起眼淚,一路好走

 

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

                                     

                                      腳踏車旁的身影

 

                                                        蔡季君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熱帶疾病醫療及防治中心          

       登於高雄市醫師會誌(114) (2023/9/1) , 31卷第2 p. 124-127

                  https://www.doctor.org.tw/periodical_detail.php?id=1545

                           http://www.doctor.org.tw/file/114-3-11.pdf

 

20235月母親節前夕,距離於202212月、高齡94歲過世的母親,已經有5個多月,這時家中突然變得異常安靜。有別於往年母親節,母親的孫子及親戚們,送來許多蛋糕及探望,往往惹的我親姨媽相當吃味,母親怎麼有這麼好的人氣,姨媽則半個也沒有。偏偏媽媽有糖尿病,也無法享用太過,其實都是我們照顧者及外勞有福。媽媽最愛的是豆漿咖啡蛋糕卷。母親過往後,我們去母親安奉的佛寺,大家竟然都不約而同地買咖啡蛋糕卷去探望她,算是大家的默契。母親另外一個喜好,便是愛喝咖啡;因此,我買精緻的小咖啡杯,常常與外勞陪她一起享用拿鐵,她心情就會非常好。

 

媽媽的好人緣來自古道熱腸。對於親族及家人,有任何婚喪喜慶、家族糾紛,一定凡事躬親,盡心調解。因此,每年春節假期,就有許多親戚、攜家帶眷的來探望,家中非常熱鬧,母親宛如宇宙的中心,是維繫父親及母系雙方親族的軸心。媽媽對於每個人的名字都很熟悉、甚至都能背出電話。她的熱心還擴及陌生人。父親洗腎時,都是母親親自陪伴照顧,由於洗腎每次3小時,她也協助其他病人收被子及折被子,卻引起父親的嫉妒,兩人引發口角。爸爸喜歡小籠湯包,常常清晨天未亮就要跑出去買、媽媽只好順他、代勞去買。但可能這飲食習慣,到最後爸爸三條冠狀動脈幾乎全阻塞了,最後不得不做開心手術。媽媽回想也很後悔,過分順著父親的心意、反而害了他。

 

媽媽在二水鄉下及山間長大,有一半原住民血統。從小家境清寒,只讀到小學,是她一生的遺憾。但她憑藉著聰明的腦筋,家中種植的鳳梨,她有辦法將鳳梨絲變成織布,大幅改善了母親娘家的家境。可以說媽媽是個有創造力的金頭腦。由於個性勇敢,抓老鼠、抓蛇,她都很在行,完全無懼,還保護外婆。有次與外婆晚上在鄉間碰到阿飄,外婆怕的要命,媽媽則執意跟蹤阿飄、看是會去哪裡,阿飄進入土地公廟附近的無主祠堂就不見了。從此,母親相信及敬畏鬼神,這事一直深植在她心中。直到遇到父親,原來,兩人都有相同的經驗。聽過雙親的經歷,我也一直深信,看不到的、不是不存在,需抱持尊敬的心。

 

媽媽後來到親戚的百貨行工作,爸爸有次偶見媽媽,便上心了。但嫁至父親家,也是勞苦,祖母掌權,拿走父親薪資。母親也沒意見,憑藉自己能力賺錢,也幫忙父親解決經濟的拮据。在她的生活裡,從來不抱怨、而是思考如何改變與解決困境。她會理髮、美髮、賣點心、做家庭代工勤奮的從事任何可以補貼家用的工作。

 

記得上小學,我與姐姐的書包,是母親用藍色的帆布,親自幫我們做的。當時不懂事,心中非常自卑與埋怨,為何別的同學有正常且有模有樣的書包,我為甚麼要背這麼突兀的藍書包。沒想到,有次一個麻吉同學,竟然跟我說,她注意到我特殊的藍書包,也特別注意到我,很羨慕我有很與眾不同的帥氣書包。真是推翻我的三觀,藍書包是母親給我上的重要一課。每個人都要安於自己所擁有的,而且要有自信的生活。

 

小時候腳底不小心被鐵釘插傷,無法行走。母親不會騎腳踏車,竟然牽著坐在腳踏車上的我,徒步接送我來回學校,光是單趟路程就要近40分鐘,小時候的我胖胖的像蕃薯,因此她推著腳踏車載我,也是蠻費力的。她也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在這一個月裡,坐在腳踏車上的我,很享受母親對我專寵的愛,我凝視母親的身影,抬頭看著藍天白雲,心中覺得應該她是上天派來的天使與守護神,這是母親教會我細心呵護所愛之人的第二堂課。我聽姐姐提起,小時候媽媽照顧他們家最小的妹妹,因為媽媽家住在鄉下,醫療極度欠缺貧乏,當時阿姨左腳受傷也是母親揹著阿姨走過漫漫山路,帶她去就醫的。阿姨回憶說,如果沒有母親這樣照顧她,她的左腳早就殘廢了,原來母親對待每一個人都是付出極大的愛心。

 

母親是個耳聰目明的人。母親有異於常人的千里耳,但哥哥的誕生,奪走她的這項超能力。哥哥小時候用筷子戳破母親的耳膜。母親還有雙炯炯有神的美麗眼睛,似乎可以洞穿人心,也時時注意生活細節。雖然年紀大後有白內障,但經由陳明琮醫師的高超手術,25年來視力很好,眼睛很閃亮,視力都比我好。直到嚥氣要離開我們前一刻,她突然張開眼睛,用一樣閃亮的眼神,與我道別。

 

雖然母親年輕時會抓老鼠,但等到接觸佛法後,有一次看到鄰居用捕鼠籠抓到老鼠而且用火要將老鼠燒死,媽媽急忙阻止這種行為,將捕鼠籠拿著帶到公園,將老鼠放生。老鼠臨走之前還回頭望一望母親。母親臨終前三年家中突然有老鼠出沒,可是說也奇怪,外勞用香腸或葷食要誘捕老鼠,但這些老鼠都不吃,只吃了水果、胡蘿蔔,似乎牠們都是吃素的。其實我們家是茹素的。等到母親過世之後,就再也沒有了這些老鼠的蹤跡。

 

媽媽於9年前由於多次骨折因此變成殘障。過去這9年多,需要靠外勞來照顧她。但她還是很高興的跟我們一起生活,不會自怨自艾。媽媽於2019年中風之後,表達能力及社交能力就大幅退化,尤其在2021年底不小心跌倒撞到後腦勺,從此身體大不如前,退化相當明顯,而且非常的疲累犯睏,隨時隨地都在打瞌睡。臨走前半年,已經有點認不得人,常常把我或家人都誤認為是我家外勞阿娣。我開玩笑地跟媽媽說,既然您只認得阿娣,那以後就由阿娣跟您一起住就好了。媽媽突然不再打瞌睡,抬起頭來很嚴肅地跟我說:「那是不一樣的」,她其實心中還是有我們的。

 

在母親節前夕,我回憶起每年母親節,許多人給媽媽,那永遠吃不完的蛋糕。蛋糕也不再是蛋糕,而是許多人愛她的表現。回憶起我小時候的藍色書包,以及牽著腳踏車載著我的母親身影,不禁潸然淚下。希望能夠將她帶給我們的這種愛,讓愛傳出去。這應該是想念母親最好的方式。在佛國的母親啊請再次與我們一起享用母親節的蛋糕及咖啡。我們好想念您唷,您聽到了嗎?

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消失的鴨鴨聲

蔡季君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刊登於 2023-5 臺灣醫界 第66卷第5期 p. 59-61  https://www.tma.tw/ltk/112660511.pdf

 

母親享年94歲,與她相處悠悠歲月裡,由小時候的畏懼、逐漸的敬重及依賴、到母親晚年病痛衰弱,及至臨終。年少叛逆、與母親也有爭執,也常出言頂撞。及至母親最後9年多,因病痛折磨,每天我照顧她時,看到她艱辛的走每步,在她背後,常常心疼不已,只有無限愛惜。

 

我大學重考到台南補習,媽媽跟著租屋照顧我,當時爸爸已退休,學費生活費昂貴,白天她很勤奮地去家庭加工賺錢,同時又幫我準備3餐,幫我打氣加油。因為有她,我那年安安穩穩的準備課業,考上醫學院。這都是母親給我的力量。假日時,我們也會一起去逛台南古蹟名勝,及帶著美食去享用。在午後公園大樹下,與她悠閒地聊天度過一下午。

 

我考上高雄醫學院,是住在家裡。爸媽管教嚴格,因此,交友他們都要干涉,開始有點反感。但是感謝父母,完全沒干涉我未來執醫的生涯,我在他們呵護下,猶如溫室裡的花朵,不愁吃穿、只要一心一意用功即可。雖然我也有兼任過幾個家教,但只是想體會打工生涯而已。醫學生涯,也算順利渡過。

 

到了臨床,真正面臨生死交關的病人,才能真正體會到悲苦無常的人生,內心非常震撼,一幕幕生命教育,讓我真正知道甚麼是醫學。慢慢的,我成熟了,逐漸成為有經驗的醫師。在治療病人同時,家人也接二連三的生病了。我已完全脫離無憂無慮的日子,真正進入擔責的生活(1)

 

從照顧家人開始,我才了解醫師的神聖使命,不只照顧病人、同時也應用於照顧至親。甚至他們的病情也是讓我們能精進與學習。以前,照顧洗腎患者,只在意病情的變化與處理。直到母親照顧洗腎的父親時,我才能體會醫師看不到的一面:洗腎家人的付出與辛酸。當時爸爸洗腎後都很累,回家睡到半夜起來,母親還要起身煮熱飯菜、怕爸爸餓著。洗腎患者容易腸胃出血、心臟病、感染、洗腎血管阻塞等等問題;常常需跑急診或住院。媽媽也毫無怨言的奔波。等爸爸過往後,沒幾年、哥哥也洗腎了,不同的是,哥哥因爲較年輕,無法接受這事實,心情憂鬱,常對媽媽哭訴、想自殺。就這樣,她盡心盡力照顧兩代洗腎病人。就這點,我認為她是我們家的大樹,我非常佩服她的耐操、耐煩、耐心與愛心。

 

在爸爸及哥哥相繼過世後,母親很哀痛,我們也盡量陪她到國外散心,她才慢慢走出陰霾,開始去學佛及當志工,正向迎生活。我在泰國進修熱帶醫學畢業後,也與媽媽旅遊泰國兩週,她同時參加我的畢業典禮,也與我泰國的好友母親結為至交。其實母親原本是很外向、熱心、熱愛旅遊,以前爸爸也常帶她去國內及日韓旅遊。學佛之後,她也收起享樂之心,全心投入志工服務,比我們還忙。最值得懷念的是與我一起去生活條件落後的印度,聽聞法王達賴喇嘛講法及參與我們醫療團義診。我們一同在佛陀悟道的菩提樹下,許願生生世世追隨佛菩薩(2-5)

 

媽媽如何照顧3個孫子,我在醫院非常忙碌,我實在不太清楚。直到母親病危、臨終到過世,由他們的愛護在意阿嬤及告別式的悼念文,情真意切,我才知道她連對孫子都這麼用心。長孫宗哲是這樣描述的:我的阿嬤,細數她的一生是象徵著台灣女性早期刻苦奮鬥的歷史,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戰後年代,含辛茹苦的養育著3個子女到大,同時也成為我阿公最堅強的後盾。另一方面,也憑藉著自身的生意頭腦來開創生意並貼補家用,是一位值得令人敬佩的女性。她的一生除了奉獻給家人,對於親族晚輩與友人們也都是給予無私的幫助與支持,因此她的慈愛與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長存在大家的心中。回憶起小時候,能夠成為阿嬤的孫子是很幸福的,從小阿嬤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我跟弟弟,每次見面總是噓寒問暖,阿嬤也總是怕我們吃不飽,而我至今很懷念阿嬤所煮的一桌好菜。對於阿嬤的感謝,是再多的言語也說不盡的,希望在來生能有機會再當您的孫子。小孫子政穎說:阿嬤,感謝您,感恩您,人生最難的是說再見,說了再見卻再也見不到,小時候您總是一股腦地拿水瓢沖掉我頭上的泡沫,雖然很常嗆到,但很喜歡您幫我洗澡,一種踏實的安心感,雖然您話不多外表很嚴肅,遇到任何困難跟病痛都忍住不說,但這是我們家中的成員也跟您學到的隱忍之精神。除了您愛我們家人以外,最感動的是,小時候當著您的跟屁蟲,發現每個親戚朋友及街訪鄰居,都對您讚譽有加,受過您幫忙的人不計其數,這些善念跟好的能量,會永存於世上及帶來好的循環。

 

孫女佑安說:阿嬤,小時候的記憶有點模糊,但是記得您騎車載我去補習班,然後再拿零食接我回家。記得在我不會講台語也聽不懂時,跟我一起比手畫腳溝通。也記得在國小四年級時,和阿嬤一起放學準時收看電視劇後我慢慢學會台語之後真正能開始溝通的感動。長大後每次回高雄我總是堅持要跟阿嬤睡同一個房間擠一張床,我喜歡靠著冰涼的牆壁,隔壁有暖暖的阿嬤,讓我非常有安全感。有時沒事做,吃飽飯看您睡午覺我也跑去一起睡,就這樣有著非常平靜又暖心的時時刻刻。我覺得您是最溫柔、最溫暖、又最善良的人。對任何事情不曾聽到什麼怨言,對任何人都溫和體諒,用您總是雪亮又有神的眼睛彷彿把什麼都看得很開,也看得比大家都還透徹。這次回去醫院見您,您說了愛我,用力握我的手掌心,在我回家前用盡全身力氣擠出很宏亮的一聲「安安保重喔」到這種時候您還是心裡想著我好,這就是阿嬤的溫柔,也是我一輩子不會忘記的最溫暖的一幕。

 

母親在三位她最疼愛的孫子女看望過後,不久便陷入昏迷與病危。在家中彌留時,在台北的孫子,又連夜趕回,守在她身旁為她唸經。她在家人環繞下,安詳離世。

 

我終於了解,母親不只是愛護我的母親,她更是我們所有家人的母親。雖然她晚年殘障,沒辦法有健康的餘命,但我看到的是正面、樂觀的老人,不自艾自怨,還能隨時關心他人的老奶奶。每次住院,護理師都說她很可愛、很喜歡她,她的高EQ,真的無人能及。即使已病重,連照顧她的住院醫師,她都會關心要去哪裡,住院醫師愣一下,回說要去看其他病人。母親行動不便,但她知道表姐夫得膀胱癌,竟然每隔一兩天便打電話安慰他,表姐夫說長者溫暖的關切,是很大的支撐力量。而表姐與表姐夫,也常跑來家中看望母親,母親也很歡喜。我想這是正念的循環。她與爸爸是典型傳統的人,親戚的婚喪喜慶,一定參與致意,因此,大家很敬重她,也是家族中的糾紛仲裁者。母親說參與喪禮,也是在思考未來自己的喪儀,如何交待我們執行。由於母親在世時,我們就曾徵詢她的意見,她說告别式都不通知親朋好友,不想讓他們傷心難過、也沒必要讓他們遠地奔波。因為她愛大家,這是她最後所能為大家做的一件事(6-7)

 

母親臨終前半年,極度犯困,連吃飯、洗澡都會睡著。孫子政穎於是去買有聲音的玩具,像會叫的玩具鴨鴨,來喚醒她(8)。媽媽很驚訝、也很高興,也會撫弄鴨鴨發出聲響。在臨終前幾個月,她也較沉默,較無法完整表達想法,她按鴨鴨發出的聲音,應該是歡喜孫子的孝心、或是年邁生命的童心、又或是對生命即將走至終點的無奈。那聲音,我聽到後,竟莫名的揪心。

 

現在,回到家,又習慣到她房間、想跟她聊聊天及按摩。但房內空空的,再也聽不到那鴨鴨聲,頓時心中也被掏空了。

 

母親啊,我多麼想念您,有一天,希望能在佛國重逢。

 

2022年10月1日 星期六

 從一個病人逃院談起

蔡季君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感染科/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刊登於 臺灣醫界;6510 (2022/10/01), P46 – 47

https://www.tma.tw/ltk/111651009.pdf

 

消失的病人

 

  2021127日,發生了一位68歲男性病人因爲牙源性感染引起臉頰蜂窩性組織炎,完全沒有精神疾患病史,住院治療一週、恢復很快,即將出院當天,竟然一大早跟外勞到醫院一樓大廳後便走散,消失不見了!經過一整天報案協尋、竟然於深夜被發現在外跳樓自殺,被送到我們急診;到院時已無生命跡象,經急救後送至加護病房,6天後便過世了的憾事。令我們相當錯愕與震驚。自殺前、照顧他的日子,因為恢復相當好,病人神情也無異樣;就沒特別跟他聊起太多他的心事。這件意外,令人難過與遺憾,這位病人的自殺,令我們反思,我們如果能每天跟他多聊一點、多照顧一下他的心情,是否可以避免這樣的憾事呢?

 

明天別再來敲門

 

  這個事情,我聯想起一部發人省思的電影:明天別再來敲門「A Man Called Ove」。這部影片,曾經在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被選為全院播放討論的醫學倫理影片。意思是明天別再來敲門、干擾我的自殺!

 

  2015年上映《明天別再來敲門》影片,一個叫歐弗療癒觀眾的人。改編自瑞典作家菲特烈貝克曼(Fredrik Backman)小說。「瑞典奧斯卡」金甲蟲獎最佳影片等七項大獎提名,贏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化妝兩個獎。

 

  歐弗是個性孤僻、但確是社區的守護門神,每天例行性檢查社區大門有沒有鎖、誰的車子沒停好,卻不願意幫鄰居處理小事。歐弗自從妻子桑雅離開人世半年以來鬱鬱寡歡,又遭逢被公司炒魷魚,因此決心要到陰間找桑雅。哪知人要死還真不容易,新搬來的鄰居不會停車,撞到門前的欄杆,還硬叫他收養流浪貓,剛出櫃的年輕人也跑來借宿。想自殺總會遭到百般阻撓;新搬來的鄰居、已經鬧翻的好友,這些被他稱為白癡的人,是他自殺的絆腳石,也是他人生最後一哩路的牽掛。

 

  死亡,比想像中困難,可又比想像中容易。歐弗,在妻子罹癌過世後,悲傷絕望,一心尋死。然則企盼死亡能夠與愛妻相逢的他,卻總在關鍵時刻失敗。在極其嚴肅與緊張的氣氛下,那轉折卻又每每讓人噗哧一笑。當他在愛妻墓碑前,悲傷又無奈地談及死亡比想像中來得更困難時,不禁也讓人好奇著究竟什麼樣的愛情,讓這位眾人眼中的頑固老先生,如此不捨。歐弗第一次嘗試上吊尋死之前,思慮著人在死之前,生命中重要的往事將歷歷在目。將歐弗的成長歷程與屢次嘗試死亡的時刻相連結。現實與過往兩個不同軸向的敘事,透過接近死亡的關卡,反覆交錯呈現。那是生命的拼湊與回溯,也漸漸能夠理解歐弗,近乎偏執的信念及不近人情的行徑。

 

歐弗人生遭遇

 

  歐弗巡視社區的舉動,該是盡職與讓人安心的,尤其是他幾乎不放過所有環節的仔細。當他發現違規停放的腳踏車,是毫不遲疑地丟到回收區,而嘴裡未曾停歇的怒罵,更是讓人剛開始覺得反感。歐弗的不通人情,與社區居民產生一些爭執。當尋死在歐弗的想法中浮現出來,轉化為行動之時,自殺前的停格,更是將時空轉換到歐弗母親喪禮的場景。而那悲傷以及與父親之間隱微卻又不可忽視的牽繫,更是讓人動容。父親的嚴肅與距離,讓歐弗怯於表達自己;父親的認真與努力,則形塑歐弗心中的核心價值。由於歐弗的父親在鐵道公司工作,電影中有一幕歐弗看見父親後興奮地招手,卻差點遭到後方火車的撞擊。兩人在驚嚇之後,父親牢牢地抱緊歐弗的身影,讓人感動不已。下一次的回溯中,歐弗交給父親值得驕傲的畢業成績單時,父親手舞足蹈不斷向同事炫耀的樣子,那份欣慰與快樂,更是溢出螢幕之外。可嘴角上揚的瞬間,卻旋即父親意外被火車撞死中凝結。

 

  下一次回憶,歐弗與他未來的妻子桑雅相遇。樂觀開朗的桑雅,像是一道陽光,照進了歐弗的人生。歡笑再次進駐,也再次點燃關於人生的美好。兩人的愛情一次次妝點著原本晦暗的人生。桑雅懷孕時,兩人的幸福,卻在一場車禍意外中毀滅,桑雅流產且下肢癱瘓。癱瘓後的桑雅樂觀進取,申請當學校教師,但因殘障而到處碰壁。歐弗曾經為了妻子到處投訴不願裝殘障坡道的學校,在快放棄的那刻,因為妻子的鼓勵,連夜冒雨到學校建造了斜坡,終於一償妻子當老師的願望。這個世界不見得每個人都像歐弗一樣為正義而戰,行動力很強;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他的堅持,他的鄰居可以活在一個安全寧靜的社區;也因為他的工程能力,他的妻子得以作育英才無數,每個被當作怪胎的學生,畢業時都能引經據典。

   

  歐弗的生命裡,意外不斷地傷害脆弱的心靈,死亡如影隨形地攀附在歡樂的氛圍裡;老年的歐弗在絕望時,意外卻也不斷地破壞死亡的可能。在人生之中,我們都畏懼無常,也都想盡辦法避開無常,可卻常在意外中,不斷的遇見了無常。對歐弗來說,因為無常的襲擊,人生的步伐走得顛簸,可也因為桑雅的支持,讓他願意繼續前行。因此他提及:「遇見桑雅之前,他一無所有;桑雅離開之後,他仍一無所有。」道出了他人生的坎坷。所幸,在桑雅離開後,他隔壁搬來了新鄰居,鄰居直接的個性,屢次衝撞著彆扭的歐弗,雖然歐弗內心傷心絕望,但並沒有改變內在善良的心靈。尤其是鄰居的孩子們,對歐弗的親切、信任與貼近,更是喚醒了他潛藏的溫柔與被需要的感覺。這是他自殺不成,最重要的原因。

 

面對周遭的歐弗們

 

  在我們周遭也許有許多歐弗們,甚至是我們自己都可能成為歐弗。死亡不止是發生於生命的結束。當我們遭逢嚴重的打擊,如失業、情感被背叛、離婚、學業被當掉、親愛的人之死亡等等,我們頓失重心、頓失所依。這時候也是形同死亡,如佛教上稱的處於中陰身。因為此心迷茫,不知所歸。也許自殺了結逃避的想法也會浮現。我一位摯友,因被背叛而離婚,跟我說過,她多想殺他先生後、再自殺,雖然只是想法,但可見這是人生中多麼不可承受之重。但慶幸的是,她願意跟好友吐露心情;因此,第一步,救自己的行動,就是踏出自己那扇門,別人才有機會幫助您。但事實上,因為願意說出,她已經開始自我療傷的過程,朋友若能傾聽、陪伴及同理心,其實就可讓人慢慢脫離中陰身,找到再活下去的方向與能量。

 

  我們是否能仔細關照親友、同事、學生、病人,他們臉上、行為上起的變化,多一點主動關懷與陪伴,也許您我就會成為歐弗們自殺的障礙。甚至給他們被需要的感覺,讓他們有活下去的尊嚴。死亡,是我們一生中必需經歷的試鍊。歐弗,讓我們能更深刻的思索如何面對人生中多次死亡的態度。

 

多一份用心

 

  我們這位自殺成功的病人,我們已無法挽回。時光倒轉,即使我們在一週內再怎麼關懷他,也許還是無法阻止自殺,但畢竟我們盡力過,就不會有這麼多的遺憾與不捨。但也許我們仍有機會可以阻止。病人有他們一輩子的故事,不是只有生病;他們的想法與決定、甚至身體心靈生病,都是跟他們一輩子的故事息息相關,醫治病人,應該是從了解他們的故事開始、從理解及同理心開始的。面對未來,也許還有類似更多的歐弗們,甚至哪一天我們也加入歐弗們。這部片子及已自殺的這位病人,給我們深刻的反思與啟示。

 

   


2021年4月12日 星期一

 

索羅門群島服務~ 回首十年來時路~

                         蔡季君   主任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刊登於 台灣醫界雜誌 April 2021, Vol. 64, No.4, P. 56-61

https://www.tma.tw/ltk/110640411.pdf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簡稱高醫附院)2005年開始支援索羅門群島(簡稱索國);自2009年首次承接衛生署大型援外計畫「索羅門群島臺灣衛生中心援助計劃」,當時由許勝雄院長指派本人至索國探勘未來服務方向,我們於20093月至索國前行探勘,在實際深入了解當地醫療及公共衛生狀況後,尤其是當地官方之傳染病年報,看不到腸道寄生蟲及蟲媒傳染病(如登革熱)資料後

;我們於是決定在傳染病介入部分規劃--被忽略的熱帶疾病(NTD,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腸道寄生蟲及登革熱。熱帶地區因貧窮戰亂或環境衛生等問題引發對人類極大威脅之熱帶傳染疾病且又是容易被忽略的重要公衛議題。雖然於20199台灣與索國斷交但回首過去十年來穿梭在索國,致力投入於NTD相關公衛防治的點滴不禁一幕幕迴旋腦中回顧過往這些頁頁都是寶貴的國際醫療援外經驗,值得我們反思展望未來

 

許院長之所以指派本人前往,是因為2006年筆者自泰國進修熱帶醫學回國後,在院長期許下,希望開始推動熱帶醫學暨國際醫療,於是籌劃設立高醫附院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簡稱熱帶中心):2008年通過教育部核可下設立。2009年索國探勘回來以後,在院長的授權下,本人便領導熱帶中心同仁全心投入索國腸道寄生蟲及登革熱之防治熱帶中心於2008-2009年相繼爭取到當時衛生署及國科會的計劃,設立登革熱防治中心暨鑑定實驗室。於2009年通過臺灣第一個獲疾病管制署(CDC)認證的登革熱鑑定實驗室,於2011年可以代替CDC發傳染病登革熱鑑定的報告。於20122月也通過臺灣唯一獲得TAF (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實驗室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證的登革熱鑑定實驗室TAF認證,也是等同獲得國際認可因此2012年至今,熱帶中心登革熱實驗室是在臺灣最早同時獲得TAFCDC認證的標準登革熱鑑定實驗室。沒想到這些努力,竟然在2013索國登革熱首次大流行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索國腸道寄生蟲防治

本人自2009年起至今共12次遠赴索國服務。在長期深入的醫療服務中規劃與執行索國學童腸道寄生蟲檢驗與防治計畫,並與WHO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報告,並加入其腸道寄生蟲防治之工作群組。2009~2010年調查發現腸道寄生蟲及蟲媒傳染病在當地盛行率很高;於20103月在馬英九總統訪問索國期間;將此初探結果報告給WHO駐索人員,引起他們高度重視與肯定,並希望就此議題籌組跨國合作群組,為當地人民健康及公共衛生,一起努力。而索國政府也因高醫團隊的貢獻,頒發給前高醫院長許勝雄教授索羅門十字勳章。我們除一方面義診服務外,對於當地醫師及醫檢師提供傳染病防治的再教育,同時提升強化索國醫檢師其腸道寄生蟲診斷能力(1,2)。後續規劃有投藥診治環境衛生改造與民眾衛教等長期深入的公共衛生之推動,達到實質全面的改善

 

索國登革熱檢驗與防治計畫

(一) 學童登革熱血清盛行率之先驅研究

2009年開始我們熱帶中心檢驗登革熱檢驗技術及品管已確立,因此也開始首篩學童登革熱血清盛行率之先驅研究。在當時探勘中發現,不論腸道寄生蟲或登革熱流行情況,皆是無法在索國衛生部及文獻上可以找到資料。讓我們覺得很訝異,鄉下學童腸道寄生蟲感染率高達5成、登革熱血清盛行率竟然也高達6(1-3)。因此我們於2010年將此兩項重要結果報告駐索的WHO人員,由於當時他們的重心在瘧疾及肺結核之防治,長期以來忽略這兩種疾病,因此也很重視我們的調查發現,欣然將我們在這兩種疾病列為他們的工作群組之合作夥伴。

 

(二) 2012年獲得索國「登革熱防治先導計畫」

我們同時於2011年將完整之研究報告給中華民國外交部,受到外交部重視,我們也大膽預測索國應該早晚會有登革熱大流行(3)。於是我們於201211月獲得外交部及索國衛生部委任兩年期「登革熱防治先導計畫」,含登革熱鑑定檢驗、血清盛行率調查及防治計畫策略。

 

(三) 2013年索國發生25年來登革熱首次大流行

就在計劃剛開始不久,20131月,竟然索國發現第一例登革熱後,緊接著至3月,病例不斷增加爆量,幾乎每天報紙都在刊登革熱疫情。因此我們緊急出團至索國協助登革熱疫情控制。我們比WHO專家提早一週到,便開始了解疫情及與他們衛生部及中央醫院人員開會;接著首次我們與自馬來西亞來的WHO專家Dr. Lucy Lum一起評估索國疫情與規劃防治方向;之後決定WHO協助調度鄰近澳洲及南太平洋友邦醫師過來支援醫事人力,臺灣部分則協助登革病毒感染鑑定,因為當時我們熱帶中心也有此專業能力,尤其向WHO報告我們有TAF認證水準,為國際認定;因此WHO也同意就登革熱防治與檢驗,我們為合作夥伴並加入其登革熱防治之工作群組(4)。當年疑似登革熱病例高達8千多例我們共鑑定1121例,即時提供給WHO檢驗結果,共有三成陽性確定個案,大都是登革病毒第三型(5) 而以往長期以來被WHO忽視的登革熱終於被正式宣稱登革熱為當地極度威脅的傳染病。因此回顧當時2009年時我們便積極探索及預測登革熱在當地的重要性,於2013年登革熱大流行後,終於獲得WHO及索國政府的刮目相看,贏得肯定與讚賞。

 

(四) 2014年協助索國建置第一座BSL-2登革病毒鑑定實驗室

2013年索國爆發登革熱大流行時,與WHO共同一起協助登革熱防治,並替索國人民爭取與執行中華民國外交部援助之「登革熱檢驗設備緊急採購援助計畫」及「中央醫院登革熱診斷實驗室設置計畫」;於2013~2014年規劃與建置索羅門群島第一座BSL-2 (Biosafety Level-2)登革病毒鑑定實驗室(6)

 

(五)  索國第一個血液分離機

源由於2013年索國登革熱大流行時,才發現全國沒有一個血液分離機,因血小板低下出血時只能輸全血,因此建議外交部購置。後續培植索國血庫功能的提升與強化(7)

 

(六) 2014年執行索國登革熱血清盛行率計畫

2014年我們同時在索國衛生部委託下進行瓜省、馬來塔省、西省,三大省七個地點,共1079人,發現血清盛行率自12%63% (8),這是首次索國大型且重要的登革熱血清盛行率的調查結果,也達到索國衛生部的期待,對於未來登革熱防治提供了正式官方的記錄。

 

(七) 2015~2019年執行索國檢驗登革熱的能力重建與提升計劃

2015年起訓練索羅門群島當地醫檢師,檢驗登革熱的能力重建計劃,含登革病毒實驗室之維護與品管能力。與TAF合作,一起協助指導他們有關ISO15189之核心概念,將來希望也能將索國登革熱實驗室,可以被臺灣之TAF輔導認證,以提升其檢驗品質與品管;甚至能被WHO認可的合作實驗室而努力。

 

(八) 2015年與TAF一起協助索國

201412TAF廖志恆副處長來本中心實驗室登革熱檢驗之展延認證審查時,向他報告這些援外計劃是根源於TAF對本實驗室的認證肯定,才有辦法展開的軟實力外銷至國際,也才有利基與WHO及國際接軌。同時向他提出國際推廣合作計劃而得到首肯。2015年索國派遣四位醫檢師至臺灣學習登革熱檢驗相關檢驗,兩梯次共為期四個月TAF也首次以外文來協助訓練在臺的索國醫檢師指導實驗室之維護與品管能力。我們原是被TAF指導查驗的單位,至發展為國際合作的夥伴,這樣的模式,我想這也是首次的創舉。於201511月,我們邀請TAF團隊一起至索國,並於當地舉辦登革熱國際研討會,邀請WHO代表、索國衛生部官員及中央醫院醫事人員參與,會中交換臺灣與索國登革熱醫療與防治經驗同時TAF在副執行長石兆平帶領下,由專員黃思瑋與邱曼慈,在會中介紹TAF的實驗室品質確保計劃及認證的概念。WHO代表全程參與,對臺灣登革熱疫情極度重視,給予許多建議。WHO代表及索國衛生部次長,對於TAF帶來的新觀念,表達高度興趣,尤其可將此精神應用至Point of Care Testing,以及索國新建置的登革熱實驗室(9,10 )。這是首次TAF推廣至國際,展現臺灣檢驗認證的軟實力(1)

 

(九) 2016年索國登革熱再起

2016年索國再度登革熱小流行疑似登革病例3486例,是登革病毒第二型。在高醫與WHO努力下疫情很快被控制下來(11)2013年大流行後2014~2015年及 2017~2019 年再無大流行僅零星案例。索國登革熱得到穩定控制,高醫團隊之努力受到索國及WHO肯定。201711 蔡英文總統訪問索國還特地參觀登革熱診斷實驗室,印象深刻、讚譽有加(2-4)

 

(十) 2017~2019年持續推進索國準確醫療

由於當地基礎建設不佳,常導致登革熱實驗室的高級儀器故障。因此,我們結合學術研究單位與廠商,研發驗證使用簡單快速的田野可攜式儀器,應用推廣於索國;獲得WHO及索國政府讚賞及引用,優化輔助當地登革熱實驗室功能實質協助防疫的利器。經過2017-2018年努力,於2019年促成台灣外交部優化索國登革熱實驗室計畫援助。

 

我們於201711月首度組團邀請與我們產學合作的夥伴亞洲基因公司總經理兼研發長周錦生博士與瑞基海洋公司全球業務副總鍾德豫一同前往索國,捐贈及推廣檢驗商品同時舉辦研討會及工作坊,指導使用新檢驗機器與試劑。兩家台灣公司皆自行研發登革熱檢測試劑,有效縮短登革熱檢驗時程及優化檢驗流程;同時配合南向政策,適合於開發中國家,以達user friendly檢驗之需求;也可以讓索國登革熱實驗室之功能更多元及擴展性(12) (5, 6)。由於受到當地及WHO的重視與肯定我們接著又於20189月再度組團邀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蚊媒控制與研究中心陳俊宏副執行長、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林昌棋教授、瑞基海洋公司鍾德豫首席商務長一同前往索國舉辦蚊媒病之創新策略國際研討會暨工作坊,邀請WHO官員、索國衛生部官員、中央醫院醫事人員參與。報告內容為台灣針對登革熱成功之防治策略、病媒蚊的介紹與控制、新型的檢驗試劑介紹與展示(7-10)。延續2017年所捐贈的儀器及試劑,2018年再度捐贈新開發登革分型檢驗試劑(PCR及快篩試劑)200個蚊媒誘捕桶,應用台灣蚊媒控制經驗導入索國,教導當地居民如何使用,期望控制蚊媒數量,達到減少蚊媒傳染病的發生率(13) (11)

 

WHO給我上的一課

在單槍匹馬與WHO接觸的這幾年,發現政治力介入之深,實在超乎想像;剛開始常常與他們有約要談事情,但莫名其妙他們臨時便取消,讓我們很單純、很守信用的台灣人很傻眼,然後才知道他們的顧忌。因此我們以高效率行事,而且因與其他組織所做的沒重疊,很快發現及介入許多NTD專業的問題尤其在登革熱大爆發時,竟是與WHO一起並肩工作,到最後他們竟主動來找我們。因此在政治現實下,專業是突圍的契機。

 

結語: 索國斷交、不忘初衷

雖然於2019/9/16與索國斷交,似乎一切努力隨風而逝,但我們仍是無怨無悔。因為始終堅信凡是走過,必留下痕跡與影響。在資源貧乏地區從事國際醫療服務,有時常寸步難行充滿風險與危機20115月在索國意外出車禍,非常感念索國好朋友在危難時把我們拉出重圍,這份情誼長存於心(14)

 

這十年,高醫附院歷經許勝雄教授 吳俊仁教授 賴文德教授 鍾飲文教授 侯明鋒教授等五位院長的指導下,動用全院資源,全心投入支援索國醫療。同時也歷經詹秀穎大使烏元彥大使于德勝大使羅添宏大使廖文哲大使等五位駐索國大使,用盡大使館人力物力及關係打通各種障礙全力來協助高醫推動索國人道援助。這些長官讓我學習到各種決策背後的思考過程及領導團隊朝正確發展方向的歷程尤其與大使們學習到對政治的敏感性及外交關係之因應,是一輩子書本上也學不到的寶貴經驗。讓我從最初浪漫、不切實際的國際服務的想像,鍛鍊成敏銳及務實的建立國際關係之經驗。非常感恩這些長官的信任與授權,讓本人的專業能有所發揮,同時昇華人生歷練

 

一個單純的念頭與發心,一群人共造的善業,將臺灣人的傻勁、善念與專業實力,繼續將愛傳出去。同時在索國成功聯結的產官學導入模式,未來也可以做為新南向國家的醫療援助典範。回首十年來時路,感謝一路上鼓勵支持與協助我們的臺灣及索國朋友沒有您們我們是無法行遠的

 

參考文獻:

1.      蔡季君閃耀的索羅門群島臺灣醫界,2010; 53(12)57-60. 

http://tsaijih-jin.blogspot.com/2010/12/tsai-jih-jin_4371.html

2.  Kelly Her. On a Medical Mission. Taiwan Review. P18-23, (2012/11/1). https://taiwantoday.tw/news.php?post=23699&unit=12,29,29,33,45&unitname=Taiwan-Review&postname=On-a-Medical-Mission

3. 索羅門群島登革熱血清盛行率。Tsai JJ*, Hsiao SH, Chen PC, Tenneth Dalipanda, James Auto, Chang Ko, Liu LT, Wang SH, Tsai YC, Lai WT, Sheu SH.The seroprevalence of dengue fever in Solomon Islands. 60屆美國熱帶衛生學會年會 ASTMH annual meeting2011-12-042011-12-8 美國費城舉辦。

4. 蔡季君. 索羅門群島~被忽略的熱帶疾病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in Solomon Islands.高雄醫師會誌 第二十四卷第一期 (2016/1/20)   http://www.doctor.org.tw/file/90-3-4.pdf

5.  Liu LT, Dalipanda T, Jagilly R, Wang YH, Lin PC, Tsai CY, Lai WT, Tsai JJ*. Comparison of two rapid diagnostic tests during a large dengue virus serotype 3 outbreak in the Solomon Islands in 2013. PLoS One. 2018 Aug. 10;13(8):e0202304. doi: 10.1371/journal.pone.020230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086442/pdf/pone.0202304.pdf  

6.  The first dengue laboratory in Solomon Islands (2014/9/29, Solomon Star News)

https://www.solomonstarnews.com/index.php/news/national/item/13590-the-first-dengue-laboratory-in-solomon-islands

7.       Rescue from bleeding! The first blood separator at Solomon Islands. (2014/11/13, Solomon Star News)   http://www.solomonstarnews.com/index.php/component/content/article/146-news1/national/4938-rescue-from-bleeding-the-first-blood-separator-at-solomon-islands?Itemid=490

8.       2014年索羅門群島登革熱血清盛行率。Tsai JJ*, Dalipanda T, Tovosia S, Bobogare A, Namo H, Eddie R, Wang YH, Lin PC, Chen PC, Lai WT. The seroprevalence of dengue fever in Solomon Islands in 2014. The seroprevalence of dengue fever in Solomon Islands. 60屆美國熱帶衛生學會年會 ASTMH annual meeting2015-10-252015-10-29 美國費城舉辦。

9.       使命的故事--高醫致力臨床流行病研究與診斷,推動我國國際級醫療援助. 認證報導TAF Newsletter 18. (發刊日期:2015/07/25)

http://www.taftw.org.tw/wSite/ct?xItem=624&ctNode=263&mp=1

10.    TAF 獲邀至我邦交國索羅門群島辦理醫學研討會. 認證報導TAF Newsletter 20. (發刊日期:2016/02/04)

https://www.taftw.org.tw/wSite/ct?xItem=970&ctNode=388&mp=2

11.    台灣協助索羅門對抗登革熱疫情. 中時電子報/中央社 (2016/11/22).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122005347-260408?chdtv

12.    索羅門群島中央醫院感謝並讚揚臺灣捐贈效果神奇的新型登革熱檢測儀器(2017/11/17)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NewsPrint.aspx?ID=224114

13.    Taiwan upgrades NRH dengue lab. The Island Sun News (2018/9/26)

   https://theislandsun.com.sb/taiwan-upgrades-nrh-dengue-lab/

14. 蔡季君. 沉默的力量. 高雄醫師會誌,2012; 20(2): 174-175.

   http://www.doctor.org.tw/file/75-7-2.pdf